清初杂剧的旗帜.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初杂剧的旗帜.doc

清初杂剧的旗帜   摘要:清初杂剧创作主流是遗民创作的历史剧,最具代表性的是吴伟业的史剧《通天台》和《临春阁》。浓厚的悲凉气氛,比兴寄托的寓言方法,采信与改造相结合的史剧创作原则,及深受南曲传奇影响的体制形式,构成吴伟业历史题材杂剧创作的艺术特征。作为清初杂剧创作的旗帜,它反映了杂剧创作的时代风貌,在中国古代戏剧史上具有典型意义。   关键词:吴伟业;历史题材杂剧;《通天台》;《临春阁》   中图分类号:J809 文献标识码:A      吴伟业,号梅村,太仓人。清顺治九年(1652),两江总督马柱国疏荐,以病力辞;顺治十年(1653),应召人都,授秘书院侍讲;顺治十三年(1656),迁国子监祭酒,寻丁母忧归。吴伟业撰有历史题材剧《秣陵春》传奇和《通天台》、《临春阁》杂剧。吴伟业历史题材杂剧间接反映了清初特殊的时代背景。《通天台》写南朝梁代尚书左丞沈炯,因荆州陷落于西魏而被虏至长安。一日,携书童到城外派遣苦闷,来到汉武帝所筑通天台,焚表哭吊,为梁武帝深感不平。后醉卧酒店,梦见汉武帝召见封官,沈炯以老母在堂婉言谢绝,并请求汉武帝许其东归还乡,汉武帝为其饯行。梦醒之后,沈炯无限感慨。《临春阁》写南朝陈时,高凉冼夫人总领岭南六州兵马,巡视边事。陈后主召其入宫,赐宴慰劳,贵妃张丽华奉命起草敕书,予以褒奖。冼夫人护送张丽华等到青溪寺进香,智胜禅师向张丽华、冼夫人暗示日后陈朝的灭亡命运,张、冼二位不解。隋兵南下,冼夫人提兵勤王,梦见张丽华前来相会,向她诉说悲怨。醒时,适闻后主出降,张丽华被杀,不胜叹息,遂入山修道。吴伟业的历史题材杂剧典型地反映了清初杂剧历史剧创作艺术的时代风貌。      一、浓厚的悲凉气氛与比兴寄托的寓言方法      王士禳在《古夫于亭杂录》中称:“梅村先生之《通天台》,……激昂慷慨,可使风云变色,自是天地间一种至文,不敢以小道目之。”不惟《通天台》如此,吴伟业的另一种杂剧《临春阁》流露出同样的悲凉气氛。正如《诗余》引白醒庵所云:“《通天台》、《临春阁》曲部声情悲壮,不减青藤、临川。”   《通天台》专意书写沈炯在汉武帝通天台上的恸哭,其悲哀之情最为感人。作品先写沈炯悲哀于自己身世飘零雨打萍的经历与感受,接着写沈炯对于“市朝迁改”,“南国香销,美人黄土”的南朝变故的悲哀。沈炯的恸哭感染了汉武帝的在天之灵,而汉武帝由此发出的感叹则更为悲哀:“若论人世沧桑,哪个不到这个田地?便是孤家何等英雄,虽然宗庙园陵,粗成结果,究竟哀蝉落叶。”非但昏庸君主的亡国令人哀伤,即便英雄般如汉武帝的明君依然有“哀蝉落叶”的一天,依然令人为之伤感。该剧将人物的悲哀情感提高到更高层次:作者由沈炯的亡国之痛写到其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悲哀,写出了个人经历之外的普遍存在的历史沧桑感。这样,剧中的悲凉气氛就有了相当的美学深度,也容易产生共鸣。作者借汉武帝之口表明对自己剧作如此营造悲凉气氛的满意:“那些从官们一个个能言快论,只是他世间兴废看得淡了,倒觉没趣。譬如贾生不哭,扬子无愁,纵有嵌崎历落之气,怎能够感发出来?所以,数百年来,天下逗留几篇文字,反被后生批驳,说道:‘上边笔路,渐觉寻常。’俺仔细思量,只因不比人世愁多,非是关俺神仙才尽。不如这班参不透、耐不得的汉子,哀吟狂叫,听将去反觉动人。”《通天台》最动人之处在于“第一折炯之独唱,悲壮愤懑,字字若杜鹃之啼血,其感人盖有过于《桃花扇》中之《哀江南》一曲也”。   《临春阁》的悲凉气氛也是相当突出的。该剧从第三出张丽华、冼夫人青溪寺进香时智胜禅师的说法开始,悲凉气氛越来越浓厚;至第四出张丽华显灵、冼夫人挂冠,悲凉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况周颐《汇刻传剧序》在介绍吴伟业《通天台》、《临春阁》二剧时说:“搔首成今古恨,台通天而可呼;扫眉亦文武才,阁临春而谁主?……其间左丞醉哭数言,郁伊善感;女将边愁一曲,悱恻动人。……真之词山曲海,宜有玉价珠声。”正指出了这两种杂剧的悲剧性氛围。   “黄花逢卧病,斗酒读离骚。”剧作的悲凉缘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触景伤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援引王士稹诗称吴伟业为“白发填词吴祭酒”,晚年的吴伟业其戏剧创作充满了悲凉的气氛。顾师轼《吴伟业年谱》分析吴伟业作品悲凉气氛形成的原因时指出:“先生负旷世之才,为风雅总持,自所交游多魁奇俊伟之士,而又当明季百六之运,故其集中之作,类皆感慨时事,悲歌掩抑,铜驼石马、故宫禾黍之痛,往往而在。”吴梅《梅村乐府二种跋》也说:“梅村乐府,嗣响临川,南部梦华,托诸幻影,艳思哀韵,感人深矣。……俯仰身世,不殊枯树江南,发为声歌,复?h姿艳骨,一以悲哀为主,该所遇为之,先生实不能自止。”的确,作者鼎革之变的遭遇决定了其杂剧作品的感伤。   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三称:“吴梅村诗,善于叙事,尤善言闺房儿女之情;熟于运典,尤熟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