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躯干背区刮痧的血管解剖学研究.doc
躯干背区刮痧的血管解剖学研究
作者:余汝堂,楼新法,唐茂林,蒋松鹤,周文辉
【摘要】 目的:观察背区体被组织的血管分布,为刮痧疗法提供血管形态学依据。 方法 :选用10具新鲜成人捐献尸体,采用巨微解剖、全身动脉放射显影技术及图像 分析 技术,观察分析背区体被组织的血管来源、分支和吻合情况。结果:①背区皮肤通过许多结缔组织纤维束与深筋膜相连,使背区体被组织厚而致密,移动性小。②背区血供主要来自肌皮穿支,穿支数较多,密度也较大。③背区皮动脉互相吻合成网,较粗的吻合支形成有明显方向性的纵行和横行的链式血管吻合。结论:本 研究 提供详细的躯干背区体被组织的血管解剖数据,为刮痧等疗法的临床设计和作用机理探讨提供解剖学依据。
【关键词】 背区;血管;刮痧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vascular distribution of the tegumental tissue on the back of the trunk for providing the morphological basis for the scraping therapy. Methods: Ten fresh, adult cadavers contributed acro-and microscopic dissection, radiological imaging of the arterials of the aging analysis oses in the tegumental tissues on the back area. Results: ① The skin of the back connected to the deep fascia through many connective tissue fibers, so that the tegumental tissues on the back area obility. ②The blood supply on the back area originated mainly from the perforating rami of the musculo-cutaneous arteries. The number of the perforating rami uch and the density of these rami osed each other to constitute s. The thicker arterial anastomosing branches formed anastomoses ical data of the tegumental tissue on the back area of the trunk are provided for the clinical design of the scraping therapy and the mechanism.
Key 2,肌皮穿支与肌间膈穿支之比为3:2。胸背区穿支密度为3/100 cm2,肌皮穿支与肌间膈穿支之比为4:1。腰区穿支密度为4/100 cm2,肌皮穿支与肌间膈穿支之比为1:2。骶尾臀区穿支密度为5/100 cm2,肌皮穿支与肌间膈穿支之比为9:1。
3 讨论
刮痧施术部位在经络皮部,《素问·皮部论》记载:“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刮痧出痧过程与络脉密切相关。由于中医 发展 史上存在重经轻络现象,加之络脉庞大繁杂,以及 历史 环境条件的限制,络脉 理论 体系始终未能系统建立。清代医家喻嘉言说:“十二经脉,前贤论之详矣,而络脉则未之及,亦缺典也”。 现代 有关经脉与血管相关的 研究 已有较多报道[3-5],但对人经络皮部的血管分布未见系统研究。这主要是由于体被组织内血管很细小,对其血管进行灌注与解剖难度较大,效果也不理想。本研究采用改良的全身动脉放射显影技术,可一次性获得全身体被组织高清晰度的动脉造影图像,经电脑处理后可清晰显示全身体被组织内血管分布及其相互之间的吻合状况,并能对供血的趋向性、血管密度变化趋势及每个分支的供血面积等进行定量 分析 。为络脉的形态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 方法 。
本研究显示:躯干背区血供主要来自肌皮穿支。背区肌和筋膜的损伤,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反射作用,引起肌肉收缩、紧张,长时间的办公作业也可引起背区肌肉收缩、紧张,进而压迫肌皮穿支, 影响 局部循环,加重疼痛和肌肉紧张,继而又可在周围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陈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刮痧通过加强局部循环,提高局部组织痛阈,舒展肌肉紧张,来解除肌紧张,以消除疼痛。
背区皮肤通过许多结缔组织纤维束与深筋膜相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