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的变迁.docVIP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的变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的变迁.doc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的变迁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的变迁   摘要:今天距辛亥革命爆发已经一百周年。这样一次伟大的变革,对当时中国社会,尤其是思想文化艺术的变迁方面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期,文化艺术也在发生剧烈变革,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也值得我们再次回首深思。   关键词:辛亥革命 思想 文化 艺术   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不仅仅在于作为中国近代以来最大的政治变革,更是中国传统文化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 而做出的艰难调整的重要一步。穷则为变,变则能通,通则能久者,是谓文化随环境而创,随困难而变,而变也者,所以致通久:即谓进步之说焉。 除了众所周知的社会、思想领域发生的巨变,对社会变迁更为敏感的文化艺术界,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1.以鲁迅等人为代表的文学界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发动了文学界革命。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时间,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产生到潮流,成为20世纪独具光彩的文学现象。革命派文学作家的作品,充满了民族主义的觉醒和民族精神的张扬,主题多是反帝反封建,并表现了对新社会的向往。想靠着文字有灵,鼓动一世风潮,一定要打破这污浊世界,救出我庄严的祖国来,才不算放弃国民的责任。   从文学的近代化转型来看,辛亥革命时期新型的知识分子作家群体,文学的思想内涵已极大冲破了传统的思想规范;传统的文学观念和文体结构转变;小说和戏剧的地位极大提高,并开始求新声于异邦;诗文文体在传统形式内力求解放;文学语言发生变异,新的名词大量引入诗文而更自足,白话文、白话歌词大量出现;文学副刊、小说期刊、文学社刊等近代文学传播形式已经形成。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对封建主义的批判,对英雄主义的颂扬,对新社会新生活的向往,对革命理论的宣扬和提倡,虽然不无狭隘民族主义或空想倾向,且由于处在转型期,尚不成熟,但不能抹煞其价值。   作为文学家、革命者和思想家,鲁迅先生对辛亥革命有着清醒的态度和理智的评价,并对此做出深刻的反思。李泽厚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赞叹:和陈独秀一样,鲁迅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胡适一样,鲁迅搞过专门的学术研究,但是他仍然迥然不同于他们。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只有他才是真正深刻的。   毛泽东曾评价先生:他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看得真。 对辛亥革命的反思与评价,在他的作品中变现得淋漓尽致。1918年至1922年间创作的小说集《呐喊》,就是以辛亥革命作为背景。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巅峰之作《阿Q正传》,暴露出国人麻木冷漠的看客心理,精神胜利法等劣根性亦暴露无疑,并且辛辣地揭示出,革命之后,街上尽管是民国的旗子,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也就是说,除南京之外,其他地方的权利控制者依然是旧官僚。另一篇看似平淡的《风波》,则描绘了普通民众对于革命惶恐不安,并依然保留浓厚的对帝制复辟的封建观念,尽管辛亥革命已经成功日久,然人民的生活依旧。《药》则是一个凄凉悲哀的故事,革命烈士的鲜血成了愚昧民众心中治病的良药,烈士就这样白白牺牲了,因为他的死也不过为茶馆中的谈论添了几天余资,并且用他鲜血治病的人也依然病重而亡。在先生的笔下,改造国民性和对新思想观念的宣传,比革命本身重要得多。   2.美术界   世界报业大倡,所以觉牗斯民,亘穷美术,图绘一事,亦崭然露头角夙矣。 革命党人认识到美术在革命宣传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运用美术武器,在各大新闻报刊中以不同形式针砭时政、宣传革命精神。   高剑父、潘达微等于1905年在广州创办了《时事画报》,仿东西洋各画报规则办法,考物及记事,俱用图画,一以开通群智,振发精神为宗旨 ,集同人,振其舌,摇其笔,高呼于五岭之南,而冀人民之早欧洲觉。1907年创刊的《时谐漫画》宗旨与其相同,专门刊登时事画及政治讽刺画,并配有文字说明。另有《滑稽报》、《平民画报》、《真相画报》等等。这些美术宣传,主要作用有:寓教于乐,警醒民众关于帝国主义的侵略现实;揭露清王朝的黑暗腐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宣扬西方新的观念和思想;最重要的目的自然是支持革命斗争。正如史学家指出的那般,当时广州地区人民的革命思想或多或少受到潘达微、何剑士、郑吕泉的绘画的影响,他们的作品直接、间接地有助于辛亥革命。   美术工作者不仅仅利用美术这一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