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琴歌《归去来辞》流变考略.doc
琴歌《归去来辞》流变考略
摘要:《归去来辞》是以东晋诗人陶渊明所作散文《归去来兮辞》为歌词而创作的一首琴歌,是目前流传最广泛、影响最大的古琴作品之一。本文关注了这首琴歌从明代谢琳《太古遗音》琴谱至民国《山西育才馆讲义》前后约411年间的发展变化,通过三种琴歌谱的流传概述、对部分琴谱的解析,以及介绍当今之发展现状,较完整地呈现了其流变历程。
关键词:音乐艺术;琴歌;《归去来辞》;传谱;打谱;流变;发展;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所作的一篇散文,此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诗文透露出这位江西籍大诗人对大自然的歌颂和对田园生活的赞美。陶渊明所倡导的这种田园生活,不仅开启了古代知识分子新的生活理念与方式,而且在赣鄱大地播撒下“耕读”的种子。由于散文之意与琴乐之趣甚为相合,后人遂将此辞赋人乐创作出同名琴歌,由于作品呈现的生活意境能让人无限向往,所以这首琴歌数百年间都被广为传唱。
琴歌《归去来辞》初见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谢琳编辑的《太古遗音》琴谱,据查阜西《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统计,其后还有黄士达《太古遗音》、《新刊发明琴谱》、《风宣玄品》、《琴谱正传》、《重修真传琴谱》等21部琴谱刊载此曲。根据曲谱的不同,大致可以归纳为3种谱本:谢琳《太古遗音》谱本、《徽言秘旨订》谱本和《琴谱正传》谱本。以谢琳《太古遗音》琴谱为首,后世约15部左右的琴谱刊载此曲;以《徽言秘旨订》琴谱为首,后世《琴学轫端》、《张鞠田琴谱》、《琴学入门》相继转载此曲。这3种谱本之间的差异较大,而同一谱本在后世流传中也发生了些许变化,它呈现了中国古琴音乐发展的特点。
一、《归去来辞》谱本概说
从最早刊载该曲的明代谢琳《太古遗音》琴谱至民国《山西育才馆讲义》前后约四百多年的时间里,《归去来辞》的历代传承情况大致如下:
(一)谢琳《太古遗音》谱本
谢琳《太古遗音》,明刻本,北京博华先生旧藏,共三卷,书前有正德六年张鹏序,书后有正德七年何旭赋(并序),正德八年何庄跋。
据琴谱残序和赋、跋介绍,谢琳时为新安世家黄山居士,又名谢良璧,别号雪峰。自小就学琴于郡人,并精诣其妙。他的性情较为孤僻,不喜与人结交,但其琴艺为时人推重,“(程)篁簸先生一闻其奏,即书‘太古遗音’以旌之,石田沈先生一聆其妙,即画‘高山流水’以赠之。其诸贤士、大夫兢为诗歌,莫不极言造理之微得古之道岂。”由此足证谢氏为当时有名的琴家。
按与谢琳《太古遗音》谱本的同异程度,可将后世《归去来辞》琴谱分成一级传谱和二级传谱。
一级传谱皆属明代,有《新刊发明琴谱》、《风宣玄品》、《重修真传琴谱》、《文会堂琴谱》、《真传正宗琴谱》。此五谱都与谢琳《太古遗音》谱相近,特别是《文会堂琴谱》基本保持了谢琳《太古遗音》谱原貌。其中,《真传正宗琴谱》、《重修真传琴谱》还继生“枝叶”,有着各自的二级传谱。
两脉二级传谱中以《真传正宗琴谱》传谱居多,有《自远堂琴谱》、《和文注音琴谱》等九谱,其中明代三谱、清代五谱、民国一谱。《重修真传琴谱》仅有一部明代传谱。从琴谱间的转录来看,并非时间隔开越久远差异就越大,在《真传正宗琴谱》的传谱中,《自远堂琴谱》按撰刊时问要排在倒数第二,然琴谱相似度却要列于首位,体现了后世琴人或求变取新或复古追宗的不同审美追求。
(二)《琴谱正传》谱本
《琴谱正传》刊刻时间为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是杨嘉森在黄献《梧岗琴谱》基础之上增加29曲而成谱,两谱巾的《归去来辞》一曲几乎完全一致。黄献,字仲贤,号梧岗,广西平乐人。11岁人宫当太监,向徐门高徒苏州张助的弟子戴义学琴,继承了南宋徐天民的传统,为“徐门正传”的代表人物之一。明代浙派重视发展琴乐器乐化的表现力、反对琴歌,主张“去文以存勾踢”,所以此派传谱极少会刊载琴歌,而作为明代前期浙操徐门的主要传谱――《琴谱正传》当属特殊。
将此谱本与其它两种相比较,可看到其节律与《徽言秘旨订》谱本完全相异,与谢琳《太古遗音》谱本也仅有各段结束音相同,分段也不同于前代曲谱,泛音弹奏较多。与谢琳《太古遗音》谱本相比:乐谱中右手增加了“打”、“摘”、“擘”、“撮”指法,其中“撮”的书写方式,“勾”、“剔”联写及“历”的运用,都显示出记谱方式由简到繁的变化趋势;乐谱中左手增加了“奄”、“猱”等指法,“注”被组合人谱字中。在徽位方面,比谢琳《太古遗音》谱少用了八徽、二徽和一徽,增加了十二徽和徽外音,并在泛音、按音弹奏中加入中指的运用。
(三)《徽言秘旨订》谱本
《徽言秘旨订》琴谱刊印时间为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撰谱者尹尔韬原名晔,字紫芝,别号袖花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