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辨证选穴之探讨.doc
针灸辨证选穴之探讨
【摘要】 针灸辨证应以“补不足,损有余”为原则指导临床,而取穴当先从阴阳着眼,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以达阴阳平衡,次从五行入手,并结合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补虚泻实,以此来达到人体阴平阳秘的健康平衡状态。
【关键词】 针灸 不足 有余 阴阳 五行 选穴
辨证论治是中医基础 理论 的两大特色之一,是中医 治疗 疾病的灵魂。同样,针灸选穴同样要遵循辨证的原则,应以“补不足,损有余”来指导临床取穴。笔者认为,取穴应先从阴阳着眼,次从五行入手,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1 辨证立足于“不足”,以透视“有余”
《金匮要略》曰:“责其极虚。”《难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当先补之,然后泻之。”可见立足于“不足”,以透视“有余”是古代医家常用的 方法 。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物必自腐,然后虫生”,病邪之能作祟,由于其正之先虚。虚之与实,是唯物辩证关系,医者应由此及彼,立足于正气之不足,邪气之有余,省症立方,方不至为病症所迷惑。如水虚则火实,肾水不足则不能上济心火,心火有余,火性炎上则不能下温肾水,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临床上常以泻南补北法治之即是立足于补水之“不足”而损火之“有余”。明了此理,辨证方能准确,治疗才能丝丝入扣。如用针灸治疗脾弱肝强的腹胀,取脾俞、胃俞、阴陵泉、中脘以补脾,泻大敦以泻肝,亦为立足于“不足”“有余”上的抑木补土法。
2 针灸辨证选穴应先从阴阳着眼
阴阳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 内容 ,对认识人体、认识疾病、辨证论治等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若六淫、七情等因素导致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失去相对平衡,就会使脏腑经络功能失常,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阴阳的不平衡主要是出现一方的“不足”与“有余”。“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针对人体疾病的这一主要的病理变化,运用针灸方法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可以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的状态,恢复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从阴阳着眼,应注意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阴病治阳,阳病治阴。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是强调了阴阳的平衡。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中曰:“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阴阳常有偏胜偏衰,阳盛者即应泻热,阴胜者即当祛寒;阳虚者扶阳,阴虚者补阴,才能使阴阳复归至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所以,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泻其有余,补其不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例如:胃火炽盛引起的牙痛,属阳热偏盛,治宜清泻胃火,取内庭,针用泻法以泻胃火之“有余”;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属阴虚阳亢,治宜育阴潜阳,取太溪,针用补法以补肾阴之“不足”,配行间,针用泻法以泻肝阳上亢,此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 方法 ,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又如阳气盛、阴气虚而导致失眠,阴气盛、阳气虚则可引起嗜睡,可用根据八脉交会穴的特点,取照海和申脉进行 治疗 ,但失眠应补阴之不足泻阳之有余,嗜睡则应补阳之不足泻阴之有余。寒湿困脾、肾阳不足引起的水肿,属阳虚阴盛,治宜健脾温肾,助阳利水,取脾俞、肾俞,针用补法以补脾肾之“不足”,配水分,针用泻法以泻寒湿之“有余”, 此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方法, 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
3 针灸辨证选穴,次从五行着手
古代医家把“五行学说” 应用 于中医学,但又赋予它唯物的辩证 内容 。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以“阴阳学说”为基础,它不仅包含着许多朴素的辩证思想,同时还概括了“生克制化”的关系,实质是脏腑器官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体内各个调节系统促进和抑制之间的关系。五行学说指导临床治疗的过程,实质是使人体遭到破坏的体内阴阳的平衡恢复到正常的过程。而阴阳在人身,可见之于三阴三阳的经脉,五行在人身可见之于五脏六腑。三阴三阳虽归属于某指定脏腑,但本经穴位均各自通于非本经所属的其他脏腑。如足太阳经虽属膀胱,在五行属水,但经中有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胆俞、胃俞、膀胱俞、三焦俞等穴位。这说明足太阳经中穴位均各自通于五脏六腑,并不是只限于通本经所属的膀胱。所以阴阳的平衡和五行的制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疾病离不开五脏六腑的范围,或补或泻,也体现了生克制化的法则。例如用五行中的“生”的关系作补泻,则补生我之“母”之不足,泻我生之“子”之有余。明·高武著《针灸聚英·治二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篇》详举补母泻子取穴,已为人所熟知。而五行中不仅有相生亦有相克,至于运用“克”的关系,以达到“制生则化”的目的,则比较复杂。《难经·七十五难》曰:“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通俗译为:肝实肺虚应泻心补肾,其理由是补水以克火,火被克则不能害金,肺虚可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天津财经大学202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 VIP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全章)》PPT教学课件.ppt VIP
- 数字集成电路部分课后习题chapter11ex.pdf VIP
- 安全通信与安全通信标准EN50159.pdf VIP
- 消防安全管理方案.docx VIP
- 锂电池储能系统技术协议.docx VIP
- 四年级数学下册《每日一练》全52套.pdf VIP
- 2025年福建厦门海关口岸门诊部招聘检验检测岗8人笔试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VIP
- DB37_T 4614.2-2023 “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 第2部分:运营管理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