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阑尾周围脓肿68例临床保守治疗体会.doc
阑尾周围脓肿68例临床保守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 讨论临床保守 治疗 阑尾周围脓肿的 方法 。方法 对1997~2007年6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结果 治疗有效率100%,仅1例经B超引导穿刺抽脓后痊愈。结论 临床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方法疗效显著,能明显减少阑尾周围脓肿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阑尾周围脓肿;保守治疗;中西医结合
阑尾周围脓肿多因急性阑尾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规范引起阑尾化脓、坏疽、穿孔后被自体大网膜及邻近肠袢包裹局限而形成的右下腹脓肿或炎性包块。以往多以脓肿切开引流、抗感染治疗为主,术后并发症、后遗症多,并可引起死亡。近年来其治疗原则以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为主。本院自1997~2007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方法治疗阑尾周围脓肿68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均为1997~2007年本院外科收住患者,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9~78岁,平均34.5岁,其中14岁以下8例,占11.8%,15~60岁48例,占70.6%,61岁以上12例,占17.6%。发病至就诊3~7天59例,占86.8%,8~12天9例,占13.2%,平均5.6天。患者均有右下腹痛、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及右下腹包块,其中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48例,直接右下腹痛20例,体温升高者57例(37.5 ℃~39.2 ℃),入院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20×109/L 42例,gt;20×109/L 18例,正常8例。右下腹包块最大6 cm×9 cm,均经B超探及证实包块形成。
1.2 治疗方法
1.2.1 中医治疗 (1)内服药:总则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化瘀散结,并分期论治。早期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组方:红藤30 g,蒲公英30 g,败酱草30 g,丹皮15 g,乳香6 g,连翘15 g,金银花30 g,川楝子15 g,没药6 g,大黄15 g(后下)、桃仁30 g,甘草9 g。后期常为小而硬肿块,应破瘀散结,去乳香、没药,加用三棱10 g,莪术15 g,腹胀明显者加枳壳15 g,柴胡12 g,便秘加芒硝9 g(冲服),大热大渴加石膏30 g,天花粉15 g。每日1剂,分2次服用。(2)外用药:中药研末外敷:大黄、芒硝、冰片、没药、黄芩捣烂如泥,或用如意金黄散,用食醋调成糊状敷于右下腹(包块明显处,稍超出肿块边缘),每24 h更换一次,直至肿块基本消失。另外可给予适当的红外线理疗。
1.2.2 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病人可取半坐位或半卧位,目的防止感染扩散,使渗出液局限于盆腔中。一般可给予流质或半流饮食,而炎症较重且有明显腹胀者应禁食。可根据病情不同给予静脉输液支持治疗,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2)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不同选择适当的抗生素,首选头孢类、甲硝唑或替硝唑及喹诺酮类抗生素,给予二联静脉滴入,每日2~3次。头孢类以三代头孢效果为佳。一经确诊,抗生素剂量一定要足量,疗程要够长,直到全身及局部症状基本消失后方可停药。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右下腹包块消失并经B超检查证实。显效:自觉症状消失、体温、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右下腹包块明显缩小,有轻压痛。好转:全身症状改善,腹部体征减轻,右下腹包块缩小较慢,仍有压痛。无效:全身及局部症状无好转,肿块无缩小。
2.2 治疗 结果 本组治疗有效率100%。68例中治愈61例,占89.7%,显效5例,占7.4%,好转2例,占2.9%,仅1例经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后痊愈。住院时间最短7天,最长20天,平均11.6天。肿块消失时间最短5天,最长18天,平均10.2天。本组68例中有10例3个月后行预防性阑尾切除术,5例半年后再发急性阑尾炎予急诊阑尾切除术。
3 讨论
阑尾周围脓肿属于祖国医学“肠痈”的范畴。肠痈是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热内蕴,因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故进而出现热毒及瘀结之象,两者并可相互转化,肠道气血瘀滞,蕴湿生热,瘀滞化热,热积不散,热盛肉腐,败血浊气壅遏,酝而成脓。在其病程的演变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正邪相争,决定着热毒的局限与扩散,吸收与蔓延,故气滞血瘀是肠痈的病理基础,瘀滞化热是其主要病理环节,热邪轻重与正气盛衰是其病理变化的关键[1]。中医治疗上应明确诊断,辨证论治,灵活运用湿热解毒,通腑泻热,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等治法。外敷中药后肠管及阑尾蠕动明显增强,对于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脓肿吸收消散也是不可减少的治疗。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或穿孔过程进展较慢,治疗不及时或患者抵抗力低下,细菌通过阑尾壁或阑尾穿孔进入腹腔,阑尾周围组织粘连,大网膜及邻近组织形成包裹致弥漫性腹膜炎局限而成炎性包块或脓腔。阑尾周围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问祖寻根,成就“鬲”文化研究大家.doc
- 问题与出路-STS视野中科技发展的伦理反思.doc
- 问题与出路:聚焦我国教师文化研究.doc
- 问题与对策: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文化研究.doc
- 问题与对策:高校思政课中的价值观教育.doc
- 问题与方法-哲学研究的若干思考.doc
- 问题促进学生高水平思维现象探究.doc
- 问题史的考古与激活: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之源.doc
- 问题学习法在中药学教学中应用体会.doc
- 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doc
- 特岗教师考前冲刺测试卷带答案详解(培优A卷).docx
- 乡村生态采摘园产品出口可行性及市场分析报告(2025).docx
- 2025年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潜力与政策支持体系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金融科技实施方案与风险控制.docx
- 乡村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报告.docx
- 乡村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跨境合作开发2025年旅游产业品牌战略研究报告.docx
- 特岗教师考前冲刺测试卷完整版附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制药领域商业化机遇与挑战分析报告.docx
- 乡村生态采摘园跨境电商市场拓展与品牌影响力提升策略2025.docx
- 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在2025年的应用场景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