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音乐会说明PPT精要
音乐会汇报说明 开题人:LL 指导老师:JJ 01 前言:课程学习及实践、参加学术活动等情况: 02 一 论文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目录 03 二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06 论文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及对策 六 参考文献 04 三 年度研究计划、预期成果及现有研究工作 05 四 实习实践条件及时间安排 笔者从本科阶段到工作期间,一直保持着对音乐学专业的兴趣、钻研;直到在职研究生阶段也一直对音乐教育、声乐乐演唱保持着饱满的热情与积极性。学习、观看过多场教授及专业生的演出,如近期在笔者就读的本科大学内(肇庆学院,也是笔者工作的城市)观看过多场优秀声乐教师及优秀声乐主修毕业生的音乐会,不仅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也保持着受艺术氛围的熏陶,给予笔者本人保持求学的的动力,对艺术的更高级追求的渴望。 1 前言:课程学习及实践、参加学术活动等情况: 选题背景: 音乐会是展示每个声乐学习者的演唱技术,演唱风格;每个学习者的音色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对乐曲的理解不同等,使得每个演唱者有着独特的演唱个性和表演风格。 根据笔者的个人情况,适合演唱比较灵巧、抒情性的歌曲,于是笔者为音乐会选择了几首歌曲,并对这些歌曲进行了详细的曲式分析、演唱处理。 目的: 通过对歌曲曲式分析与演唱处理等多种了解方式,使笔者能更走近中国艺术歌曲,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服务歌唱。通过作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歌曲的艺术特色、创作风格,结合自身的声音特色,进而阐述在演唱过程中如何把握歌曲的艺术特征以及演唱风格,从而准确的表达作曲家的思想感情。 意义: 声乐作品中,各种类歌曲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这些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演唱技巧性,成为声乐表演与教学的优秀曲目,如《梅花引》,优美煽情,情绪千回百转;而《一杯美酒》则热情、跳动,使人情绪高昂;《长鼓敲起来》灵动而神采奕奕,歌唱山河美好;《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深情款款,借物喻情。不同的歌曲饱含着不同的万千情感,是歌者情绪的出口,也是听众情感的绝佳入口。 2 一 论文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研究内容—— 学习声乐的条件、方法,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 发声器官级机能状态(生源器官、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 歌唱声乐的类型和声部在歌唱中的应用;声部的鉴定、声部的特征、歌唱者的声区(自然声区、中省区和低声区、过渡声区、高声区); 歌唱者声乐学习中情感、情绪与意识对于歌曲表现作用; 声乐学习中音乐的各方面因素对于自我意识的作用; 研究目标——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方案—— 3 二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年度研究计划: 多搜集材料、阅读文献,在有基础的情况下完成此论文课题。 预期成果: 完成此论文,并在毕业音乐会实践,得以实践性的经验。 现有研究工作基础: 有一定音乐文化鉴赏能力及唱作能力。 4 三 年度研究计划、预期成果及现有研究工作 1、实习实践条件:各大图书馆查阅资料、校园网知网搜索材料、欣赏大量优秀音乐会、参与音乐会的筹办与演出等 2、时间安排:课余时间、六月份的毕业季中的毕业生音乐会等 5 四 实习实践条件及时间安排 1、可能遇到的问题:关于声乐演唱技巧的问题、声音位置巩固的问题、情绪如何融入声音的问题等 2、对策:查阅参考文献书籍、咨询导师、观摩其他歌唱者的演唱等 6 五 论文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1] 故中钢.张友刚.声乐使用基础教程 2006(10) [2]王占文.声乐中的情感艺术与表达[J].黄河之声,2008,(18):71. [3]张智斌.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09. [4]王鸿俊.声乐学概念[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143-145. [5]王春萌.论民族歌剧的演唱――以歌剧《红珊瑚》选曲《海风阵阵愁煞人》为例[J].音乐创作,2012,(04):186. [6]彭晓玲.声乐基础理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4. [7]黄振华.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的情感运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04):97. [8]张建国.声以情为源,请随意而行――论歌唱中的“意.情.气.声”[J].中国音乐(季刊),2009,(02):234. [9]赵淑云.歌唱艺术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82-184. 报. 2008(01) [10] 吴灵萍.民族声乐作品创作中的风格把握[J]. 音乐创作. 2012(01) 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