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寿王恳仲“长寿秘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寿王恳仲“长寿秘诀”

茶寿(108岁)王恳仲的“长寿秘诀” 汪大洲 北京景藏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 健康学学科带头人 一,序 为了研究人的健康和长寿的客观规律,当然也是为了创设健康学,我做的基础工作之一就是建了一个百岁老人资料库,分析研究他们的生平事迹,生活方式,生存状态乃至性格特征,思想品质,社会适应和道德境界等等。同时,我又建了一个“高龄名人”资料库,同样是分析研究他们的生平事迹,生活方式,生存状态乃至性格特征,思想品质,社会适应和道德境界等等。因为我发现,很多活到八九十岁的人,虽然没有到百岁,但是健康人生同样精彩,有许许多多的养生的经验和智慧值得总结。“高龄名人”的条件是:一,八十五岁(含)以上;二,各方面的“名人”。 现在这两个资料库的样本数都已经分别超过了1200个。每个样本至少都有600字以上的文字资料,多的超过一万字。每个样本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些样本资料,绝大多数都是从各平面媒体,包括报刊杂志和各种书籍中采集来的,但是经过仔细核对分析订正和综合,力求详实。少部分是我亲自采访过的,有视频音频资料,或者是照片和题字。 我在利用这些资料,经过分析对比和综合,寻找这些百岁老人和高龄名人的共同点的时候,发现他们有且仅有两个共同点。再要找出第三个来,就怎么也找不出来了。而每当我新采访一位百岁老人或者高龄名人,发现他们没有一个不具有这个共同点的。这两个共同点我把它们叫做“百岁定律”和“长寿定律”(详见相关论文或者). 2011年7月26日我的百岁老人库里又增加了一个样本。 下午三点半我们北京景藏健康科学研究院一行三人在邓家栋(高龄名人,98岁,原北京医院院长)之子邓濂献的陪同下来到木樨地22号楼,拜访了已过茶寿的王恳仲老人。 二,开发浦东的先行者 王恳仲,1903年生人,属兔,茶寿生日已过,“现在在吃109岁的饭了”。上海浦东南汇人,祖辈曾在浙江宁波,太平天国时期“逃长毛”迁来上海浦东发展实业,父亲曾经在浦东开过绸布庄,家道殷实。王老曾在东吴大学学习法律,与邓家栋(曾任北京医院院长、中央保健局副局长、叶剑英保健医)和费清(费孝通之兄)是同室同窗好友。他们几个还请恽代英到学校讲过学,一起参加过五卅运动。该校原在苏州,后来迁往上海,王老当时曾经是学生会主席。 王老家境好,曾经资助过二人留美留德,但是自己因为要继承祖业,就没有留洋的经历。王老爸爸49岁去世,妈妈50岁去世。他有一姐一妹,只有他一个男孩,所以要由他来继承父业。 1943年王老预感到日本就要投降,准备辞去当时国民政府政界、军界的一切职务,去做生意。他曾在国民政府任第七届国大代表,第一届立法委员。当时,他和比他大8岁的胡厥文开玩笑说:“我要去劫生辰纲了”。胡厥老回应道:“等你上了梁山,我去朝拜。” 王老是开发浦东的先驱。他修了浦东的第一条公路——汇园公路,现在已经60多年了,还在使用;他建立了公交公司,还搞过电讯;还在现在的东海大桥附近建设新农村,组织了100多农户请专家指导。他也亲自去讲课。现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领导来看望王老时,称王老为“浦东王”。王老实际上是开发浦东的先行者或者先驱。 解放前他很有钱,但是他不知道上海哪家饭店最好,因为他从来不上饭店吃饭。但是他知道上海最好的厨师是谁,因为那时搞民主运动,他经常在家里举办星期三、星期五聚餐会,分批邀请学者名流来家里聚餐。聚餐剩下的饭菜他就放进冰箱里(那时他家里就有冰箱了)此后好几天他家就吃这些剩饭剩菜。 三,他的长寿不是遗传因素 王老夫人没有工作,也不习惯北方生活,所以一直在上海居住,直到1976年去世。王老在北京生活工作一直由他二女儿王正维照顾和帮助。正维同时也是国家为他配备的秘书。王老育有一子二女。儿子已经先他而去。大女儿80多岁,在美国。他爸爸49岁去世,妈妈50岁去世。王老的长寿没有从他父母辈那里得到遗传,也没有遗传给子代,可见人的健康和长寿主要不取决于遗传。 四,把全部产业上交国家的“政务院参事” 新中国筹备成立期间,党中央发表了7人名单被邀请赴北京商议国是,建设新中国,王老就是其中之一,此时黄炎培已经在京不在此7人之列。到北京后他就被任命为“政务院参事”,是由毛泽东周恩来共同签署的任命状。上海解放后,王老向周总理请假,回到上海将全部产业结束,交给国家,包括农场和公交公司。50年回到北京,告诉周恩来:“从今往后,我可就全靠工资生活了。”他把一切都交给了国家,没有一个人逼他怎么做。他走在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公私合营的前面。他这样做非常坦然。荣毅仁等工商界人士有事都找他商量,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也通过他向上反映。王老是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的一代,解放前的产业在公私合营前,就全部上交给国家了。现在他是还在世的唯一一位当初的“政务院参事”。 五,“我那时是雪中送炭”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民建中央机关被打过,也被关进过牛棚。1966年10月红卫兵通知他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