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与治疗.doc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与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临床诊断和 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FNH的临床病理、影像学检查、外科治疗及随访资料。结果:19例FNH,影像学检查诊断率较低,其中彩超确诊率42.1%(8/19),CT 57.9%(11/19),MRI 75.0%(12/16),手术切除病灶效果好,随访1年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目前CT 和MRI是FNH诊断的重要手段,对影像检查疑为FNH又暂不同意手术探查病人可考虑定位穿刺活组织检查,但对穿刺未能定性成功及不能排除恶性肿瘤者应手术治疗。
【关键词】 肝肿瘤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穿刺活组织检查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of the liver.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ade on 19 cases anent cure portant for the diagnosis of FNH. Liver biopsies and surgical resection can be performed on cases ptom or in fear of hepatic malignancy.
【KEY RI检查,考虑为肝癌2例,2例诊断为肝内占位性质未明,12例诊断为FNH,其中平扫7例病灶内可见星芒状更长T1、更长T2中央瘢痕。动态增强MRI显示11例病灶有中央瘢痕(平扫瘢痕动态增强均见显示)。动脉期中央瘢痕均未见强化,呈星芒状低信号;门脉期及延迟期逐渐出现强化呈相对高信号。
病理组织学检查:大体标本见结节境界清楚,切面呈浅棕色或黄褐色,质地与正常肝组织相似或较韧,7个病灶见星状中央瘢痕组织,但无出血坏死,周围肝组织无结节性肝硬化。镜下见肝细胞形态大致正常,缺乏肝小叶结构,由纤维分隔呈结节状,瘢痕组织内见增生的胆管和粗大变异的血管,有的血管内膜增生致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1.2 方法 本组患者中12例行手术切除(其中1例在腹腔镜下完成),共切除16个病灶。彩超定位下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5例,CT定位下穿刺确诊2例。手术主要采用不规则局部肝切除术或肿块剔除术,后者主要用于肝门部靠近大血管和胆管的肿块。
2 结果
12例手术患者中1例HBsAg阳性,1例丙型肝炎肝脏中度硬化,其余10例肉眼无肝硬化。9例单发病灶,2例2个病灶,1例3个病灶。病灶直径1.4~6.9 cm。术后无出血、黄疸、腹水、胆瘘、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有症状组病灶直径(3.65±1.58) cm,无症状组病灶直径(3.38±1.39) cm。手术切除后患者定期回我院复查肝脏彩超和肝功能,必要时做CT检查,随访时间1年,未发现肿瘤复发。7例患者未手术治疗,其中2例采用微波和无水乙醇注射治疗,CT检查见病灶区域低密度无血供,较前缩小。
3 讨论
FNH是一种少见的肝内良性富血供占位,无潜在恶变,约占原发性肝脏肿瘤的8%,是发病率仅次于肝血管瘤的第二常见的肝细胞来源的肝脏良性肿瘤[1]。
FNH患者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在体格检查或外科手术时被偶然发现,约20%的患者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肝肿大及右上腹肿块等非特异症状,且症状与病灶大小关系不大。本病多无肝炎和肝硬化病史,实验室检查多无阳性发现,此特点可为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提供线索。本组患者47.4%(9/19)无任何症状,表面抗原阳性者仅3例,明显低于肝癌患者。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虽能提供一些与原发性肝癌鉴别的依据,但对FNH的诊断帮助不大。因此,FNH的术前诊断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彩超﹑CT和MRI等都有助于占位性病变的发现和定性,联合应用各种影像学检查,确诊率一般为50%,有的甚至超过80%[2]。对肝腺瘤﹑炎性假瘤﹑错构瘤及肝细胞癌特别是纤维板层型肝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MRI是目前认为诊断FNH较好的手段,利用双期或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可充分反映肝内病灶的血供特点和强化特征,很好的反映病灶的内部质地。由于肝内占位只有FNH病灶有正常肝组织中含有的Kupffer细胞,利用新型网状内皮系统造影剂USPIO和SPIO可被Kupffer细胞吞噬,造成FNH病灶信号随肝组织信号一同降低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MR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Becker等[2]报道MRI诊断FNH的敏感性达70%,特异性可达98%;本组资料未做这方面的检查,也是本研究不足之处。Mattison等[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