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膀胱癌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和临床意义.doc
膀胱癌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作者:赖潭,涂响安,吕自力,郑克立 丘少鹏,邓春华
【摘要】 目的 探讨国人膀胱癌乙酰肝素酶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膀胱癌发生、 发展 、转移和复发的关系。 方法 应用 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 研究 58例膀胱癌患者中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水平,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为对照组。结果 乙酰肝素酶在膀胱癌中阳性表达22例(37.9%),其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lt;0.05)。结论 乙酰肝素酶蛋白的异常表达可作为膀胱癌患者发生和发展的预后参数。
【关键词】 膀胱肿瘤;乙酰肝素酶;免疫组化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eparanase in Chinese 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heparanase in Chinese a and the relationship ent, progression, metastasis and recrudesence.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a. Results The positive protEin expression of heparanase ph node metastasis (Plt;0.05). Conclusion Heparanase protein overexpression might serve as a marker for the prognosis of Chinese bladder carcinoma.
KEY ; heparanase;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是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的屏障。糖氨聚糖是此屏障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的主要成分为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sulfateproteoglycan, HSPG)。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 Hpa)正是一种裂解糖氨聚糖中HS链的内切糖苷酶,在细胞侵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最近,随着Hpa基因得以克隆,相继获得一些有意义的实验结果,Hpa在侵袭性细胞穿越血管壁,实现浸润、扩散、转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受到广泛关注[1]。我们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研究58例膀胱癌患者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膀胱癌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膀胱癌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中山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 泌尿外科1998-2003年手术切除膀胱癌标本58例,男性47例,女性11例。年龄21-81岁,平均58.6岁。厚组织切片,并进行HE染色,用于组织定位。
1.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二步法,实验步骤按试剂盒说明进行。乙酰肝素酶一抗工作浓度为1∶50,采用微波煮沸15min修复抗原,抗原修复液为0.01mol/L柠檬酸缓冲液(pH 6.0)。一抗4℃孵育过夜,PBS洗3次,EnVision二抗室温孵育40min,PBS洗3次后DAB显色3-5min,自来水终止显色,充分水洗后苏木精复染,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以已知阳性切片做阳性对照,阴性对照以PBS替代第一抗体。
1.2.3 结果判断 乙酰肝素酶阳性信号为细胞浆内呈现棕黄色颗粒,阳性细胞数lt;10%为(-);阳性细胞数10%-50%为(+);阳性细胞数gt;50%为()。
1.2.4 统计学 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χ2检验,以Plt;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乙酰肝素酶蛋白在膀胱癌患者阳性表达率为37.9%(22/58),其阳性颗粒定位于癌细胞浆内(图1)。G1、G2和G3期肿瘤中其阳性表达分别为2例(11.8%)、9例(36%)和11例(68.8%);T1、T2 和T3期肿瘤中其阳性表达分别为6例(18.8%)、9例(64.3%)和7例(58.3%);复发和未复发者肿瘤中其阳性表达分别为3例(15%)和19例(50%);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者肿瘤中其阳性表达分别为10例(66.7%)和12例(27.9%);乙酰肝素酶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lt;0.05,表1)。10例正常膀胱组织均为阴性表达。
3 讨 论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点是浸润和扩散,该过程主要包括细胞与细胞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黏附降低,肿瘤细胞穿过细胞外基质,甚至穿过基底膜到达血管、淋巴管或周围组织。在这个过程中,黏附因子起重要的作用。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