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纲辨证学习体会
八纲辨证学习体会
篇一:读《金匮要略心典》心得
读《金匮要略心典》心得
王祥森 指导:赵天才
(陕西中医学院2008级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研究生,陕西咸阳,712046)
清代医家尤怡,字在泾,号拙吾,晚号饮鹤山人,江苏长州(吴县)人,精通医术,善习诗文,著有《金匮要略心典》、《伤寒贯珠集》、《金匮翼》、《医学读书记》、《静香楼医案》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金匮要略》是东汉末年医家张仲景诊治杂病的专书,文辞精简古朴,蕴意深刻。尤在泾自幼习医,治病皆法张仲景,屡获良效。其对张仲景之《金匮要略》精究细研,“凡十易寒暑而后成”,著《金匮要略心典》,文精简扼要,语句通畅,易于领会,切合临床,得到后世学习《金匮要略》者的认可和称赞。笔者在通读《金匮要略心典》后,体会到尤在泾在法张仲景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渗透于《金匮要略心典》之中,分述如下。
一、尊张仲景之法,畅己之意
尤在泾自序:“《金匮要略》者,汉张仲景所著,为医方之祖,而治杂病之宗也。其方约而多验,其文简而难通。余读仲景书者数矣,心有所得,辄笔诸简端,以为他日考验学问之地,非敢举以注是书也。”徐大椿曰:“尤君在泾博雅之士,自少即喜学此艺,凡有施治,悉本仲景,辄得奇中。”由此可见,尤在泾无论在治学上还是在诊治疾病上,均以张仲景之法为宗。如《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曰:“湿外盛者,其阳必内有郁;湿外盛为身疼,阳内郁则发热。热与湿合,交蒸互郁,则身色如熏蒸。熏黄者,如烟之熏,色黄而晦,湿气沉滞故也;若热黄则黄而明,所谓身黄如橘子色也。”即是对原文“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所示之意进行阐述。他从湿家为病的表现挖掘张仲景之意,说明湿郁阳闭为湿病之机,并对比发黄之象,以使张仲景之原文更加明了,明确阳黄与阴黄的区别。又如尤在泾对白虎加人参汤的注释体现了其对白虎加人参汤主治原则的赞同,并从字词中探究机制,体现张仲景本意,“中热亦即中暑,暍即暑之气也。恶寒者,热气入则皮肤缓,腠理开,开则洒然寒,与伤寒恶寒者不同。发热汗出而渴,表里热炽,胃阴待涸,求救于水,故与白虎加人参汤以清热生阴,为中暑而无湿者之法也。”尤在泾对张仲景用方之精确体会深刻,可从书中尽见。在对历节的论述上,曰:“按,后《水气篇》中云:汗之病,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合观两条,知历节、黄汗,为同源异流之病。其瘀郁上焦者,则为黄汗,其并伤筋骨者,则为历节也。”对历节和黄汗之异同进行了比较,表明自己的观点。
二、鉴别比较,探讨疾病证因
1.对比归纳
尤在泾善于通过比类、对比的方式,对病因病机及证的不同进行归纳总结,使《金匮要略》原文明了易懂。如在《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中指出:“邪哭者,悲伤哭泣,
如邪所凭,此其标有稠痰浊火之殊,而其本则皆心虚而气血少也。于是寤寐恐怖,精神不守,魂魄不居,为颠为狂,势有必至者矣。经云: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颠。此云阴气衰者为颠,阳气衰者为狂。盖必正气虚而后邪气入。经言其为病之故,此言其致病之原也。”此段论述引用《内经》原文,通过邪入阴阳的不同,与《金匮要略》中所提出的心虚血少,神不内守的癫、狂从病因和病机上分别言之,从不同的角度谈癫狂之别,明晰简洁,细加体会,即可知尤在泾医学知识的广博,能将所读之书融会贯通,得其所要。
2.以脉言证
《金匮要略》中以脉论证较多,尤在泾从脉辨析,言证之不同,谓:“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此段是从脉而论胸痹、心痛之部位、成因,他在注释时曰“阳微,阳不足也;阴弦,阴太过也。”说明了胸痹、心痛脉象的意义,点明了胸痹、心痛的机制,后又曰“阳主开,阴主闭,阳虚而阴干之,即胸痹而痛。痹者,闭也。夫上焦为阳之位,而微脉为虚之甚,故曰责其极虚。以虚阳而受阴邪之击,故为心痛。”进一步说明了胸痹、心痛的形成原因;在《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中曰:“弦紧脉皆阴也。而弦之阴从内生,紧之阴从外得。弦则卫气不行而恶寒者,阴出而痹其外之阳也;紧则不欲食者,阴入而痹其胃之阳也。”说明了弦紧脉之区别,从得之的内外及其表现征象的不同加以概之。
3.注重辨证论治
(1)抓辨证要点,阐用药机制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中有附方九痛丸,治9种心痛。曰:“按,九痛者,一虫、二注、三风、四悸、五食、六饮、七冷、八热、九去来痛是也。而并以一药治之者,岂痛虽有九,其因于积冷结气所致者多耶。”此注释仅以“积冷结气”4个字即点明了9种心痛的关键所在,说明处方用药的针对性;对《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中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的主治,他首先提出:“水在阴者宜利,在阳者宜汗。”从病位的不同点明了治法之别:“大青龙发汗去水,小青龙则兼内饮而治之者耳。”后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