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散文讲义简本.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散文讲义简本

一、儒家经典与伦理本位 <先进>篇的“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是(论语>中最长的一章。作者没有简单地抄录孔子和学生们的抽象议论,而是具体地摄下他们随便聊天的生动场景,截取一个真实的生活横断面。一开始,孔子作诱导性启发,希望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政治抱负。“子路率尔而对”,直截了当一席话,和盘托出他勇于作为的真实思想。“夫子晒之”,婉转而含蓄地表露出孔子对于路不够谦虚的善意批评。接着,冉有、公西华的回答,态度都很谦逊,用语极有分寸,—个侧重政治经济,一个着眼外交礼仪。最有意思是曾,一边听别人谈话边摆弄乐器,当老师问到他时,“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还没开口,那副颇不在乎的神气,已经和前面几个同学形成强烈对比。在孔子再次鼓励之下,曾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理想:“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轻轻几笔,勾勒出一幅色泽明丽的春游图,把一群活泼的青少年在老师带领下,任和风吹拂,在沂河边自由自在地游玩歌唱的欢快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生趣盎然的境界,引起子由衷的赞赏。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段文字,既记言谈,又传神情;既勾勒出不同人物的风貌,又传达出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章法结构也精于剪裁。五个人的言谈,以孔子一人贯穿,前半段处处留下伏笔,后半段以评论补充照应。“冉有公西华二节,文法在中间相对。以子路之‘率尔’,曾之‘铿尔’首末相对,晒子路与‘与点’之言相对。四段事,三样文法,变化之中又极整齐,真妙文也。”(方存之论文章本原) 二、道家经典与精神自由 、从《逍遥游》看《庄子》散文的风格特征 庄子散文的风格向来被认为具有“汪洋恣肆”和“恢恑(变诈、变化)憰(觉,怪异)怪”的特点。清人刘熙载《艺概·文概》评论庄子之文“意出尘外,怪生笔端”。构思、意境、笔法、语言。雄奇开阔的意境。庄子很善于把自己对自由无限的追求精神灌注于笔端,以挥洒自如之笔,创造出雄奇开阔的境界,表现自己对广阔天地、绝对自由的向往。《庄子》散文第一篇《逍遥游》就展现了一幅壮阔神奇的画卷几千里大的巨鲲瞬息间就变化为几干里大的大鹏,它振钥展翅冲天而飞,翅膀就像天边垂下的云影,遮天蔽日。它起飞南徒,拍击水面三干里之遥,才乘旋风直上九万里高空。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多么雄奇的境界!真可谓汪洋您肆、滩奇变幻,使人体验出庄子内心蕴含着的极大力量和气魄,感受到一种涵盖宇宙的气势。接下去,庄子笔锋一转,是一段关于九万里高空景象的神奇舒缓的描写: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 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里以天空高远苍茫的景象渲染大鹏飞翔的雄奇,用笔很轻,却通过对高远壮阔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人对宇宙、自然的一种思索,表现了飘逸、洒脱的个性,同时与前文的洋洋洒洒形成动与静的对衬,更显出境界的深邃开阔。B、变幻神奇的笔法。庄子散文的笔法不拘一格,变化无穷,最为人所称道。清人林云铭评《逍遥游》说:“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非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蒙,往尽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庄子因》)。 “庄周梦蝴蝶”的虚写之辞上。刘凤苞说:其用笔忽纵忽擒,忽起忽落,节节凌空,层层放活,能使不待齐、不必齐、不可齐、不能齐之意,如珠走盘,如水泻瓶,如砖抛地,乃为发挥尽致也。”(《南华雪心编》庄子笔法的抑扬变化,还体现在字法、句法的灵活不拘上。异趣横生的语言。在庄子笔下,几乎就没有什么难以描写的东西。如《齐物论》对“地籁”的描绘。往往以极经济的笔墨,三笔两笔就传达出极丰富的内容。《秋水》写惠子相梁,惟恐庄子取代自己,庄子给他讲了一个鹓鹐的故事:“鹓鹐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 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庄子用比喻自己品德的高洁,用鸥喻惠子心胸的卑下,那个“吓’’字极生动传神,又有情趣。陆方壶说:“吓,怒其声,恐夺己食也。世道交情,观此可以发一长笑。庄生直为千古写出鄙夫鄙吝之态,只以一字形之,妙哉!妙哉!”(《南华经副墨》《庄子》一书,历来注本极多。传世最早的注本,有晋郭象的《庄子注》,通行本有清郭庆藩的《庄子集释》和王先谦的《庄子集解》。 一日一典“开窍”如《应帝王》中的“儵与忽为浑沌凿七窍”,写中央之帝浑沌对南海之帝儵、北海之帝忽十分友善,儵与忽为报答浑沌恩德,想到人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惟独浑沌没有,决定为他凿七窍,“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吸取了《山海经》中“浑沌无面目”的神话,发挥出惊人的想象力,虚构出儵、忽的故事,说明以人为的创作来改造自然必然会毁灭自然。其思想是保守的,但表现形式却异想天开,新鲜奇特。前人对这则寓言十分赞赏,如刘凤苞说:“险语足以破鬼胆,奇文:妙文!”(《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