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塑性流动网络与多层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pdfVIP

岩石圈塑性流动网络与多层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岩石圈塑性流动网络与多层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pdf

第l9卷 第3期 地 震 地 质 Vo1.19 No.3 l 997年9月 SEISM0L0GY AND GE0L0GY Sept.1 997 -*/-8一埘岩石圈塑-l生流动网络与多层构造 变形的物理模拟 圭建 固壅 : 宋瑞卿 王绳祖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 擒 要 采用塑化松香作为岩石圈延性下层的相似材料,进行了板内塑性流动网络及多层 掏造变形的物理模拟实验。延性单层模型的实验表明.在边界挤压或 高原”重力势的作用下,依稹于 延性层粘度的高低不屑,主要形成剪切网络、压性褶皱 及二者过渡型式等一级构造。在延性/瞻性 双层模型中(脆性上层和延性下层分别相当于岩石瞬上、下层),边界驱动力的远程传递,主要借助于 延性下层的网络状流动,岩石圈下层(含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剪切网络.即塑性流动网络,控翩着 板内构造变形.导致脆性上层内剪切破裂网络、逆推断裂、纵向张裂以及其它次级断裂和褶皱的发 育 实验还表明,上、下层之间非连续分布的软弱夹层(模拟壳内低速、高导层)并不妨碍下层塑性流 动丽络的扩展,但影响牵 I力的向上传递及上层构造变形的强弱分布 主癌词: 岩石啊 塑性变形 睢性变形 物理模拟 塑性流动网络 一 J , 一 — — 1 jI-引百 }鹰拘蟮蔓彳{J ^- I 大陆岩石圈塑性流动网络与多层构造模型(王绳祖.1985.1993a.b;王绳祖等,1994a; Wang.1991+1993a,b)认为,板块边界驱动力的远程传递主要借助于岩石圈下层(含下地壳和 岩石圈地幔)的网络状流动,板内的构造变形、构造应力场、地震活动以及其它地质、地球物理 过程主要受下层塑性流动网络的控制。上述观点已在地震趋势预测的应用中经受了初步检验 (王绳祖,1993c;王绳祖等,1994b),而物理模拟则进一步为岩石圈塑性流动网络的存在以及 多层构造变形的某些特征提供实验证据 关于板块在边界推挤下内部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研究,国内外都进行过尝试.为懈释某些 构造现象提供了实验依据。在关于印度板块推挤下亚洲中东部构造变形的模型实验中,观察到 了相当于大型走措断裂、有关的裂谷和张性盆地以及压性逆断等构造现象(钟嘉猷,1988; Peltzer et aI.,1 988;Tapponnier et a1.,1 992) 这些模拟实验的局限性在于所用单层模型不能 反映深、浅层之间的关系和差异;尽管采用了塑胶等模型材料,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延展性, 但在大变形的情况下,不能避免断裂的产生;其中所用的平面应变模型(Peltzer et a1.,1988; Tapponnier et a1.,1992)可实现边界挤压力的远程传递.但上、下界面受约束,无法体现垂向变 形和重力作用;反之.在上表面自由的条件下(钟嘉猷,1988).可以有垂向变形和倾措断裂,但 传力距离有限,不能与中东部亚洲的实际情况相比拟 *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资助课题l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论著97B0020 3期 李建国等 岩石圈塑性流动网络与多层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 249 另外一些实验,考虑到了岩石圈的脆性和延性分层以及软流圈的作用,且模型表面自由, 从而为研究三维变形和多层构造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这些实验着重于压性褶皱及逆推断裂构 造的研究,未见关于延性剪切网络构造方面的报道(DaW et a1.,1991;Liu et a1.,1991;Bull et a1.,1 992)。 在岩石脆性 延性转变等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了塑化松香作为岩石圈延性下 层的模型材料,通过适当控制增塑剂含量,为塑性流动网络及多层构造变形的实验研究提供了 必要的条件(李建国等,1994)。与上述其它物理模拟不同,这种模型可以在上表面自由的条件 下,通过网络状流动,实现驱动力的远程传递,并体现延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