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梅采茶调与黄梅戏的关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黄梅采茶调与黄梅戏的关系.doc

  论黄梅采茶调与黄梅戏的关系 论黄梅采茶调与黄梅戏的关系  摘要: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黄梅采茶调是黄梅戏的基础,文章通过对二者流布的区域、区域内民歌小调的流变与交融以及黄梅戏音乐的多元性等三方面的研究来阐释黄梅戏与黄梅采茶调的关系。   关键词:戏曲;黄梅戏;采茶歌;黄梅采茶调      近年来随着对黄梅戏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广泛和深入,对黄梅戏渊源问题讨论的结果日益明朗化,那就是黄梅戏源自湖北黄梅采茶调,成形.L.于安徽安庆怀宁等地,因而也证明了黄梅戏与黄梅采茶调的历史渊缘是非常紧密的。   一、从黄梅戏和黄梅采茶调所在区域的地理分布和行政区划上来看,二者变动频繁,关系久远   黄梅县属湖北黄冈市,南临九江、湖口、东与安徽宿松毗邻。以往由于战争、商贾、自然灾害等原因,三省之间的人民往返迁徙,交往密切。这就为民间音乐的传播和流变提供了便利的传播途径。   另外,据《通典》《清统一志》《湖北通志》以及《黄梅县志》等志书记载,黄梅县在历史上的行政隶属上也有数次变动:   汉阳寻阳县,即今黄梅,属庐江。   九江古城在(黄梅)县西南七十里,汉九江王 布所筑。   (九江)旧县在江北,晋温峤移于江南。   寻阳县在(晋)太康初复属于武昌郡,三年还属庐江郡。   在行政区划上,黄梅县与安庆地区、九江地区也有长远而密切的联系。《黄梅县志》记载:以接壤言之,地各犬牙互错。譬之于身,此为腹中,乾皖头颅,蕲广肘腕,伸租向南,则寻阳匡庐上述情况说明黄梅戏的起源区域,是以黄梅县为源点的鄂、苏、皖三省之间的广阔的地区,黄梅采茶调与苏、皖两省交界地域的民歌小调相结合,以及受青阳腔的影响,从而形成了黄梅戏这一具有鲜明音乐风格的地方性剧种。   二、从黄梅戏流布区域内的民歌小调内容来看,二者互为交融,关系紧密   楚人善歌,黄梅县是歌乡。在旧时代,人们借助山歌来做不平之鸣,借助山歌来消愁解闷,借助山歌来消除疲乏。正像歌中所唱:跳下田来就唱歌,人人说我多快活,黄连树上挂黄胆,苦上加苦莫奈何。没奈何,唱唱山歌做生活。黄梅县的各行各业劳动者都有自己的歌,有渔歌、樵歌、采茶歌等。《黄梅县志》介绍太白渔歌说:渔舟千艇,朝暮歌声不绝,故有太白倾倒听渔歌之句。又介绍多云山的樵歌说:樵子放歌,响应山谷,有似属和之者。在黄梅县各行业劳动者所唱歌谣中,以采茶歌的影响最大。后来,外地人索性把出自黄梅县的各种民歌、小调,都称作黄梅采茶调或黄梅调。   关于黄梅采茶调的产生,《清统一志》这样记载:紫云山在县北七十里,山路萦纡,望如削笔,其顶平旷,东西环拱,内有平田,僧人植茶,即为紫云茶,龙平山在县城东北五十里,每年谷雨前后,成群结队的青年男女上山采茶,他们用歌谣或独自抒情,或彼此和唱,于是就产生了许多采茶调。如正月里来到采茶,梅花儿开,梅花儿开的锦绣花儿开,望我的郎儿回。   黄梅县的民歌小调很丰富,而且很早就向邻近的省、县或者更远的地方流传开了。据解放前上海《大公报》登载的《秧歌的传播》一文说,宋末元初江西吉安诗人刘诜(1268-1350)仿照黄梅民歌的体裁写过五首《秧老歌》。仿作的歌词,是三月四月江南村,村村插秧无朝昏,红妆少妇荷饭去,白头老区驱犊牛。此外,还有从其他省的民歌中发现有黄梅调的字样。如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江苏南部歌谣简论》①中辑录的千年古树开了花,就标名是黄梅调。   黄梅县的民歌小调除直接产生于黄梅之外,也有不少来自外省的,而后被黄梅人学会后带到外地去歌唱。   三、从黄梅戏丰富多元的曲调来看,二者互为应用,关系深厚   黄梅戏传统中包括的《江西调》和安徽凤阳《花鼓歌》都在很早以前就传到了黄梅县。焦菊隐在《旧 剧新诂》中说:在万历以前,江西最盛行的江西调那时江西、安徽都有水路通达湖北,而湖北商业又久为江西人所垄断,所以经济的势力,把江西调从安徽传入到湖北及其各省,是极有可能的。黄梅戏的传统歌舞小戏《卖杂货》里的曲调,老艺人称之为《江西调》。其句式如下:杭州打货苏州卖,不吐赚钱(复句),只是图痛快,哎哟,大小是买卖,郎匡一郎匡,呀嗨哟,大小是买卖呀。   安徽的《花鼓歌》保存在黄梅戏中的有凤阳.L].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社,1989、1.   [2]安徽省艺术研究所.黄梅戏通论[M].合肥,安徽人民 出版社,2000、12.   [3]陆洪非.黄梅戏源流[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85.   [4]冯光钰.采茶戏的生发、传播与变异[J].天津音乐学院 学报,2002、4.   [5]段友芳.黄梅戏起源综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8、5.   [6]许桂枝.桐城歌与黄梅戏[J].黄梅戏艺术,2008,2.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