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炼习解答.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克己复礼炼习解答

课文解读一: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请结合课文有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1、仁是礼的内在核心。课文最后两章说明,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这个内核就是仁。 2、另一方面,孔子又认为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12.1章)。 3、1.2章用孝弟把仁和礼统一起来,所谓孝弟,这是尊尊亲亲,是在宗法制度下的亲情,又反过来为巩固宗法制度服务。这样, 孔子的礼就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2.8章,17.21章); 4、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之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1.2) ①这段文字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本”“道”分别是什么意思? ②实行“仁”为何要以孝悌为根本?淡谈你的认识 “道”是仁道,做人的正确原则;“本”是根本,孝悌。 孝悌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因此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爱的根本。 5、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3)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12.1) ①以上章节中最能体现孔子“仁”“礼”观点的话是哪一句? ②依据上述话语,你认为孔子是怎样看待“仁”和“礼”的?请简要评价。 克己复礼为仁 礼是准则,仁是品行。仁是礼的内在核心,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孔子认为,仁的品行就是“克己复礼”。 在材料中,孔子还强调一个人优良的“品行”要靠自身努力实践(为仁由己),人要不断地约束自己(克己)去回归礼(复礼),从而明确“归仁”的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径。 6、①在上述孔子所言中摘录一个能表现孔子主要观点的成语 ②什么叫“正名”?孔子为何把正名作为“为政”之先? ①名正言顺 ②正名:纠正各种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 首先,当时社会礼崩乐坏,孔子认为需要接受传统规范的礼来制约; 其次,“正名”是孔子礼治的起点和前提,“名正”可以达到“言顺”“事成”“兴礼乐”“中刑法”社会成员各安其分。 7、(甲)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①请从上述文字中写出一个成语。(1分)②孔子对“孝”有什么主张?请简要分析。(3分) 犯上作乱 为长辈效劳,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请长辈享用,这些还不是孝的全部。对长辈的孝应发自内心,表现在心中,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容色。 (乙)《二十四孝图》上有一个“埋儿奉母”的故事。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幸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上述故事的做法是否符合孔子的“孝道观”?请简要分析。(3分) 这是关于“孝”的问题,孔子认为,孝悌就是仁的根本,也是做人的基础。郭巨的孝举是“愚孝”。杀儿之举,有违人性,看似大孝,实则残忍。一则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二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三则会陷老母于不仁。 * 【课文解读二】 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 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回归于礼,其基础是“仁”。而“明天理,灭人欲”是无视人的存在,极端化了,是无“仁”可言的。 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不但对臣下提出要求,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即“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而宋儒的说法把君臣关系片面化,只讲臣下的义务,不讲君主的责任。这种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 4、① 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为什么? ②孔子在材料中所提的君臣父子的关系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否一致? 1、没有理解。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吾”,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孔子要求君臣各司其职,各安其分,君主更要做到。 2、不一致。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而宋儒则把君权绝对化了,只讲臣子的义务,不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