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甘肃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

甘肃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 甘肃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 1月16日,甘肃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今年“三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 6.5%以上,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实现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最根本的是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着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上层次上水平。为此,会议提出要在全省大力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即着力打造三个国家级示范区,壮大和提升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强化五大支撑,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村长期繁荣,农民持续增收。 打造三大国家级示范区 “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要着力打造国家级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和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三个国家级示范区。 甘肃十年九旱,水资源短缺,小麦亩产量在100公斤左右徘徊,人均占有粮食少,年际间波动大,严重影响着甘肃国民经济发展。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介绍说,甘肃要进行大的结构调整,想发展旱作农业,必须解决水的问题,这就需要有科技创新和突破。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省广大农技人员相继探索创新出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黑膜马铃薯技术、地膜小麦技术,构成了旱作农业体系。省农牧厅厅长武文斌评价说,在旱作农业技术的支撑下,甘肃粮食产量一年一大步,实现了“九连增”,突破了1100万吨大关,创造了甘肃粮食生产的辉煌篇章,也实现了在干旱贫困地区粮食持续大幅度增产的成功探索。 “365”行动计划提出,要打造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在陇东陇中旱作农业区,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重点,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土穴播等旱作农业技术,大力提升粮食综合保障能力,着力建设马铃薯、玉米、中药材、特色林果等产业基地。 如今,农业部已认定在甘肃省建立1000万亩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并要求把示范区建设成为旱作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为带动全国旱作农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有调查显示,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约1068万亩,农业用水量占当地整个用水量的80%左右,大部分农田以大水漫灌为主。玉米、小麦两大类粮食作物亩均用水量分别为640立方米、560立方米,高于全国492立方米的用水量。 另一方面,河西生态危机频现,唯有发展节水农业才是出路。2010年初,省政府出台了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三年规划,提出通过3年努力,力争达到“累计示范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000万亩、节水10亿方、增收5亿元”的目标。甘肃省农业节水与土肥管理总站站长崔增团介绍说,至目前,3年累计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368万亩,共节水14亿立方米,增效12亿元。 为进一步推动高效节水农业发展,“365”行动计划提出,打造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在我省河西和沿黄等主要灌溉农业区,加快农业节水型社会建设,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力争“十二五”期间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到1000万亩;稳步推进水权制度改革,调动农民和龙头企业节水的积极性;大力推广综合节水技术,把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发展。 “365”行动计划还提出,要打造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在我省甘南等草原牧区,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建设生态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 壮大提升六大特色优势产业 “365”行动计划提出,要壮大以草食畜牧业为主的循环高效农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节水高效农业、以优质林果为主的区域性特色高效农业,提升马铃薯、中药材、现代种业和酿酒原料等特色产业。这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关乎到我省农民的钱袋子。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远远落后于全国。2012年,甘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95元,比上年增长15%,圆满完成了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到2012年达到2007年全国平均水平”的任务。 2012年年底,省政府又出台了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到201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即从3909.4元增加到8000元,年均增长15%以上。武文斌说,要保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就必须在六大特色产业上下功夫。 “365”行动计划提出要壮大三大主导产业。一是壮大草食畜牧业。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规模化养殖,加快牛羊大县建设,力争草食畜牧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将其尽快打造成为我省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二是壮大设施蔬菜。尽快将我省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高原夏菜”基地、西北地区反季节蔬菜供应中心。三是壮大优质林果。力争使苹果产量跻身全国前两位,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林果生产和供应基地。 另一方面,要提升三大特色产业。一是提升马铃薯产业,加快建设优质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加大一级脱毒种薯推广力度,力争把我省建成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