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B版必修3第3章2.1“古典概型”(2课时)课件.pptVIP

2015-2016学年人教B版必修3第3章2.1“古典概型”(2课时)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2 古典概型 3.2.1 古典概型(第2课时) 本课主要学习古典概型的相关内容,包括古典概型的概念及概率计算公式,以及较为复杂的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问题,是对古典概型概念课的进一步拓展。因而本课的重点把握在如何将复杂的概率计算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古典概型,进而进行概率计算。 因此本课开始以回顾古典概型的概念及特点作为课前导入,结合一个概型判断的选择题,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判断方法。接着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抛掷问题、抽样问题以及射击问题,分析讨论解决复杂古典概型计数问题和概率问题的一些方法,包括列表法、列举法以及树形图法等等。 1. 理解并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2. 会用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的概率问题。 ? 在简单古典概型下,如何计算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 简单古典概型的概率 步骤 ①判断是否为古典概型 ②借助模型算出基本事件的总n; 事件A中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m ③计算事件A的概率,P(A)=m/n. 小结:一看、二算、三代入 探究? 在古典概型下,计算概率的步骤. 探究一 古典概型的判断 判断依据:关键是看是否满足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 有限性与等可能性. 【问】古典概型具有哪两个特点: . 有限性、等可能性 即:(1)试验中所有可以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议一议】下列试验是古典概型的是 . ③ ①. 在适宜条件下,种下一粒种子,观察它是否发芽. ②. 某人射击5次,分别命中8环,8环,5环,10环, 0环. ③. 从甲地到乙地共n条路线,选中最短路线的概率. ④. 将一粒豆子随机撒在一张桌子的桌面上,观察豆子落下的位置. (1). 审题,确定试验的基本事件. (2). 确认基本事件是否有限个且等可能 . 小结:古典概型的判断 探究二 基本事件的计数问题 1. 什么是基本事件 在一个试验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果中,那些不能再分的最简单的随机事件称为基本事件。(其他事件都可由基本事件的和来描述) [例】 抛掷一枚骰子,下列不是基本事件的是(  ) A.向上的点数是奇数 B.向上的点数是3 C.向上的点数是4 D.向上的点数是6 A 2. 基本事件的特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 .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 . 互斥的 基本事件的和 下面我们就常见的: 抛掷问题,抽样问题,射击问题. 探讨计数的一些方法与技巧. 抛掷两颗骰子的试验: 用( x,y )表示结果, 其中x表示第一颗骰子出现的点数, y表示第二颗骰子出现的点数. (1)写出试验一共有几个基本事件; (2)“出现点数之和大于8”包含几个基本事件? 抛掷问题 计数问题分析 建模 引路 [规律总结]:要写出所有的基本事件,常采用的方法有:列举法、列表法、树形图法 等,但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正确分类,做到不重、不漏. ? [解析】用(x,y)表示结果,其中x表示第1枚骰子出现的点数,y表示第2枚骰子出现的点数,则试验的所有结果为: 【结论】:(1)试验一共有36个基本事件; (2)“出现点数之和大于8”包含10个基本事件. (1,1) (1,2) (1,3) (1,4) (1,5) (1,6) (2,1) (2,2) (2,3) (2,4) (2,5) (2,6) (3,1) (3,2) (3,3) (3,4) (3,5) (3,6) (4,1) (4,2) (4,3) (4,4) (4,5) (4,6) (5,1) (5,2) (5,3) (5,4) (5,5) (5,6) (6,1) (6,2) (6,3) (6,4) (6,5) (6,6) 方法一:列举法(枚举法) 【解析】 如下图所示,坐标平面内的数表示相应两次抛掷后出现的点数的和,基本事件与所描点一一对应. 6 7 8 9 10 11 第一次抛掷后向上的点数 1 2 3 4 5 6 第二次抛掷后向上的点数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3 4 5 6 7 8 4 5 6 7 8 9 7 8 9 10 11 12 6 7 8 9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