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钢《梁祝》还不够.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钢《梁祝》还不够.doc

陈钢《梁祝》还不够   70岁的身体,50岁的容貌,20岁的心灵……陈钢,这个参加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著名作曲家,身世坎坷,却永远热情,功成名就的他还在不断思索中国音乐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在他心里,这还不够。      陈钢,因为是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曲者之一而家喻户晓,他出身音乐世家,父亲是上海三四十年代最著名的作曲家陈歌辛,其创作的《玫瑰玫瑰我爱你》是中国第一首飘洋过海的曲子;父子两代都见证了中国的翻天覆地,灵与肉都饱受大起大落的涤荡。难得的是陈钢“身上看不到一点伤痕”,心中永远有一抹明媚的中国红,他说:“红色,是我们花样年华的一抹朝霞,是我们蹉跎岁月里的血色浪漫,是我们心中永远开不败的玫瑰”……这样美的语言和那样坎坷的经历之间的巨大反差,让人不由心生敬意。   很少见他穿冷色调的衣服,他身上几乎都是大明大亮的鲜艳,他心中有团火种,燃烧了自己,也燃烧了周围的人。   《梁祝》已经诞生49周年,中国还没有一首曲子能超越它,在世界上引起如此大的影响。陈钢作为《梁祝》的作曲者之一,对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到底有怎样的思量?      骄傲篇:《梁祝》的巨大影响      一位马来西亚华人说:“凡是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梁祝》诞生49周年,其影响之大,已经成了中国音乐的符号,中国文化的符号。      香港?西崎崇子?《梁祝》胜贝多芬、莫扎特      对陈钢来说西崎崇子是不得不提的。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只听西洋古典音乐。当时定居在香港的西崎崇子就拉了《梁祝》,还灌了唱片,因唱片销量超过1万张而在1981年得到了香港古典音乐的金唱片奖,包括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大师都没有得过该奖。   1981年,陈钢正好从美国回来在香港住了几个月,西崎崇子得知后,请陈钢去她家讲授《梁祝》。陈钢发现西崎崇子家的地毯上绣的是蝴蝶,穿的T恤上绣的也是蝴蝶,为了演出《梁祝》还特地做了蝴蝶服装,这种用心连中国的演奏家都没有。陈钢后来多次去探访西崎崇子,随着西崎崇子的事业节节攀升,其住所从浅水湾搬到半山腰、从半山腰搬到山顶,房子越来越大,地毯上的蝴蝶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从西崎崇子身上,陈钢发现,外国人对中国音乐也是可以如此迷恋,而且也正是中国音乐使她走向了更多地方。      北京?杜梅沙汉姆?世界级大师演奏《梁祝》      陈钢还有件很得意的事情,就是《梁祝》得到了世界级小提琴大师的认可。2006年北京国际音乐节,陈钢聆听了法国小提琴家杜梅演奏的《梁祝》。陈钢称身高2米的杜梅是世界上最高的梁山伯,琴在手上就像玩具一样。因为人高,杜梅只能低着头看琴谱,但他拉得非常认真、细腻。陈钢对记者说:“杜梅演奏本身超过他拉得怎么样。他的演奏表明大师对《梁祝》的认可。中国音乐被如此级别的大师认可,《梁祝》之外无他。”   2007年听到沙汉姆拉《梁祝》,陈钢赞叹不已:“杜梅有陌生感,沙汉姆拉得就非常好,闭着眼睛听不出是外国人拉的。明年在《梁祝》诞生5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我建议请沙汉姆来拉,说明《梁祝》的国际性。”      深思篇:《梁祝》如何拥有了国际护照      陈钢并没有止步于《梁祝》,他还创作了其他深入人心的乐曲,比如《王昭君》、《金色炉台》……但影响力都没有超过《梁祝》,陈钢对此的思量,也许能为我们的中国音乐走向世界打开一扇窗户。      中国音乐的精神而不是中国乐器      “《梁祝》的成功创作过程好比是链条,缺一个环节都没有《梁祝》。”   首先,《梁祝》建立在家喻户晓的爱情传说的基础上,特别是1958年第一部彩色戏剧故事片《梁祝》的问世,使这个传说更加深入人心,这就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成功奠定了深远的群众基础。   第二,相反相成撞出火花。   1958年,青年都有一股劲,想为国家做点事情。这时候就产生了上海音乐学院的“民族学派”小组。该小组邀请陈钢去作曲,这就成就了陈钢同何占豪之间相反相成的合作。陈钢是音乐世家,何占豪是农民子弟,何占豪等人从民族化的思维过来,陈钢从国际化的思维出发。但是他们有共同的目标,于是相反的地方就碰撞出火花来,诞生了成功的《梁祝》。   陈钢曾经也对“民族化”有过狭隘的认识,觉得要加民族乐器才算是民族化,于是有过一个很有趣的实验,《梁祝》中间有段节奏较快的地方,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共读共玩,他们当时考虑要不加点弹拨乐器,于是叫了三位民乐系的同学来。第一次排练,民乐器的声音听不到;第二次排练,陈钢让他们尽量响,这次听到了他们的声音,但全部是噪音;第三次排练,他们请假没来,一听,陈钢等人反而觉得很好,干干净净的。   陈钢总结道:“民族化不是要把民族的乐器放进去,而是要把民族的精神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