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古代《和同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析中国古代《和同论》

中国古代“和同论”简析 (原载重庆出版社2008年9月版,《人文素质教育读本》第十五章“中国古代儒、道、佛人文思想选粹”) 【文献注译】 1、《国语·郑语》卷十六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桓公为司徒,甚得周众与东土之人,问于史伯曰“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对曰:“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公曰:“周其弊乎?”对曰:“殆于必弊者也。《泰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恶角犀丰盈而近顽童穷固。去和而取同。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 出千品,具万方,计亿事,材兆物,收经入,行姟极。故王者居九畡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周训而能用之,和乐如一。夫如是,和之至也。于是乎先王聘后于异姓,求财于有方,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王将弃是类也而,天夺之明,欲无弊,得乎?《泰誓》:指《尚 书?周书?泰誓》。王:指周幽王。六律:指十二律中阳声之律,即黄钟、大簇、姑洗、蕤 宾、夷则六种音律。七体:指人的耳、目、口、鼻七窍。八索:指人的首、腹、足、股、目、口、耳、手八个部分。古人以人体八个部分应八卦。九纪:指人的内脏,即心、肺、肝、脾、胃、肠、胆、膀胱。十数:指王、公、大夫、士、皂、隶、僚、仆、台十等人。九畡:中央 加上八极为九畡,指九州辽阔的土地。剸:专擅 【译文】 郑桓公任周幽王的司徒,很得西周民众和周土以东百姓的心,他问史伯说:“周王室多灾多难,我担心落在我身上,到哪里才可以逃避一死呢?”史伯回答说:“周王室将要衰败,戎、狄肯定会昌盛起来,不能靠近它们。……” 桓公说:“周朝将会衰败吗?”史伯回答说:“差不多一定要衰败了。《尚书·泰誓》上说:‘老百姓所向往的,上天必定会遵从。’现在周幽王抛弃光明正大有德行的人,喜欢挑拨是非、奸邪阴险的人,讨厌贤明正直的人,亲近愚顽鄙陋的人。排斥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正确主张,采纳与自己相同的错误说法。其实和谐才能生成万物,同一就不能发展。把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衡叫做和谐,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使万物归于统一;如果把相同的东西相加,用尽了之后就完了。所以先王把土和金、木、水火相配合,而生成万物。因此调配五种滋味以适合人的口味,强健四肢来保卫身体,调和六种音律使它动听悦耳,端正七窍来为心服务,协调身体的八个部分使人完整,设置九脏以树立纯正的德行,合成十种等级来训导百官。于是产生了千种品位,具备了上万方法,计算成亿的事物,经营万亿的财物,取得万兆的收入,采取无数的行动。所以君王拥有九州辽阔的土地,取得收入来供养万民,用忠信来教化和使用他们,使他们协和安乐如一家人。这样的话,就是和谐的顶点了。于是先王从异姓的家族中聘娶王后,向四方各地求取财货,选择敢于直谏的人来做官吏,处理众多的事情,努力做到和谐而不是同一。只是一种声音就没有内容可听,只是一种颜色就没有文采,只是一种味道就不成其为美味,只是一种事物就无法进行衡量比较。周幽王却要抛弃这种和谐的法则,而专门喜欢同一。上天夺取了他的聪明,要想不衰败,可能吗? ? 2、《左传·昭公二十年》:“和,如羹焉。”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瞽、梅,以烹鱼肉,阐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泻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总嘏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台,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注释】 齐侯指齐景公。田,打猎。遄音喘。据,梁丘据,即子犹。醯音希,醋。醢音海,肉酱。阐,炊煮。宰夫,厨夫。齐同挤。济,增加。泻,减少。否,不可。献,进言。不干,不扰乱。见《诗经·商颂·烈祖》。戒,备。平,成。嘏,《诗经》作假,至。总假无言,时靡有争,承上文言清酒和羹准备完成,大众来食,无言无争。此引《诗经》以结束和羹之论,以下转入和五声。气,声音需气来发动。二体。乐有刚柔阴阳。一说乐舞有文武二体,文舞执羽龠,武舞执干戚。三类,《诗经》有风、雅、颂三类。四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