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字库塔玉龙地方文化象征.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字库塔玉龙地方文化象征

字库塔——玉龙地方文化的象征玉龙张禾  玉龙镇位于盐亭县东南部,幅员面积75.96平方公里,场镇规划面积达5平方公里,距县城26公里,同射洪县天仙镇接壤,盐(亭)射(洪)、盐(亭)蓬(溪)公路穿场而过,位于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内。以水产养殖、照红核桃、重点商贸、小微科技型企业为重要经济支柱。其实,使玉龙镇名闻遐迩的是它厚重的文化底蕴。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目的建于大清咸丰五年(1855年)的“玉龙花牌坊”以外,矗立在玉龙镇政府院内的字库塔,就是玉龙地方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  玉龙字库塔修建于大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位于玉龙镇镇政府大院内(原有文庙,后有学堂)。该塔座西向东,占地面积10平方米,属六角七层楼阁式石塔,通高11.1米。条石砌成三层六边形基座,一层边长2.9米,二层边长2.3米,三层边长1.7米,基座通高0.79米。塔身六边形,逐层内收,六角攒尖顶。每层瓦楞式屋面,塔墙由石板镶嵌而成;正面每层一小门,门两侧浮雕刻文昌、魁星等神像,外浮雕云龙、山水、戏曲场景图案。塔底层有一小孔,供焚烧字纸,“文革”前尚有灰烬,偶尔还可以发现古币。该塔图案精美,工艺精湛,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价值。2008年,盐亭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实字库塔只是书面语,过去老一辈都称它为“字孔”,在我的记忆中,就是如此。花开花落,时光冉冉,当少年人头发花白时,忽然想起应该弄一个明白:字库塔为何而来?通过走访老人,查阅资料和史实,终于有了点眉目。  自然神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先人对文字的敬畏,源于仓颉造字的传说。相传黄帝史官仓颉造字时,出现“天雨栗,鬼夜哭”、“龙乃潜藏”等惊天动地的奇观,这样的故事寓意着文字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深远意义。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独特习俗—“敬天惜字”。于是,焚烧字纸就变得非常的郑重,不但有专门的礼仪,还建有专门场所和设施,于是“字库塔”应运而生,也就成为古人专门修建来焚烧字纸的小型建筑。  由此可见,古人爱惜字纸,其实是对字纸所负载的文化顶礼膜拜。人们认为,文字是“古圣贤心迹”,因此字纸不可秽用,而应该“羽化成蝶”,糟蹋字纸会得罪神灵,受到惩罚并祸及子孙;更有甚者,轻贱字纸会瞎眼睛,秽用字纸还会生疮害病等。其实这样的尊崇应该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整个中国文字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是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正因为这样的一种尊崇,继而上升到了一种独特的礼仪文化,对文字和文化的一种礼仪,而字库塔就是这礼仪文化中的一个凝固的符号。这种文化现象,在客家人中尤其体现得十分明显,每个客家居住地都建有字库塔。传说客家人从不乱丢乱处理有字的纸,而是将有字的纸集中起来在字库塔内进行烧毁,否则就是对文字、文化的不敬。  玉龙是客家人汇聚之地,那也是大有依据的。就以临江街水巷子为例,那里住着张姓、何姓、黄姓、纪姓、陈姓、范姓六家人,张姓系明末清初从江西高安县(今高安市)迁来,至今已历10代;其他分别来自湖广(今天湖南、湖北)。热别有趣的是我们小时候称何姓后人何志尧(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的母亲为“戛戛”,当时不知什么意思,直到今天也没有弄明白,有点类似于“嬢嬢”罢了。查中国前20大姓及前10大姓顺序排列,四川竟然十分相似,玉龙的情况也差不到哪里。如果不是大量的客家人入川,情况断然不会是如此。  玉龙,地处盐亭、射洪交界处,梓江经此注入涪江,自古水运发达,属盐重要商品集散地。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大量客家人举家迁入,遂至民族融合,人文荟萃,玉龙成为盐亭文化昌明之地。后来公路运输取代了水运,一度繁华的玉龙水陆码头遂成历史,字库塔也就成为了玉龙地方文化的象征。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