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代宦官专权形成的原因和特点.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明代宦官专权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论明代宦官专权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摘 要:宦官本为内臣,明朝初年就有宦官不得干政的祖训。但仅仅几十年,就违背祖训,宦官获出征、监军之权,开始干政,宦官专权逐渐形成。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本是明朝推行绝对君主制的必然产物。明代宦官专权危害很深,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行厂卫制度。 关键词:明代;宦官专权;原因;特点 宦官,史书上称为侍人、阉宦、阉人、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太监、内监等,是古代在宫廷中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员。史学家赵翼云观明一代,宦官权力在经过一段冷寂之后,居然死灰复燃,悄无声息地扩张成弥漫之势,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重要领域,成为历代宦官权力中最为炙手的一朝,这确实是一个颇为奇特的历史现象。王伟认为:“宦官制度是原始宗法关系及其观念与发达的专制集权政治制度结合的产物。宦官专权就成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社会一种独特的社会政治现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上的一大毒瘤。”本文就明朝宦官专权的形成及特点加以探究。据史书记载,明代的宦官,最初只有做奴才的份,无任何权力可言出身贫农的朱元璋,征战一生,马上得天下,属不易得到大权之后,更是紧抓不放,对于随之征战的功臣尚信之不过,又何况宫廷中的宦官呢?太祖初时对宦官防范严,洪武十年(1377年),有内侍久侍内廷,言论政事,即被太祖斥遣还乡,终生不用。太祖解释:“其小忠小信足以固结君心,及久也,假威窃权,势遂不可抑。”可见,太祖深知宦官之祸的厉害,为了宦官干政,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制铁牌置于宫门,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并且“不许宦官兼外朝的文武职衔,不许宦官穿外朝官员的服装,又规定宦官品级不得过四品”。可以说,明太祖对于宦官还是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并保持相当的警惕为了限制宦官,他可谓是费尽心机。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他不遗余力推行的极端君主专制制度,为日后宦官干政埋下了祸乱的种子。太祖当政不久,便诛杀功臣,废相,成为空前的封建专制的独裁者丞相本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丞相废除后政务只有皇帝一人处理,仅每日的奏疏足以让皇帝头晕目眩,时日久之必难以坚持,然而又不放心把权力分于朝中大臣,其结果必然是依赖身边身份地位卑微的家奴-----宦官。其实,正是在太祖时期宦官开始参与政事的如洪武八年(1375年)派内赵成河州宦官行出使之权,从此以后宦官逐步预政。然而由于太祖对宦官管理严格,所以纵观洪武一朝,宦官虽参与政事,尚未酿成祸害。 明朝宦官正式走上政治舞台,是在永乐年间在成祖还是燕王起兵北京之时,宦官便发挥了很大作用他正是通过收买建文帝身边的许多内臣,而获得大量南京的政治军事情报,自己身边的宦官如狗儿、郑和等也为伐南京立下军功。在明成祖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宦官的表现让成祖对其采取了不同于太祖的立场,“以为忠于己,即位后遂多所委任”永乐年间,成祖,密切监视朝中大臣的动向,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立特务机构东厂东厂是由皇帝身边的亲信宦官掌管的所以史云永乐年间宦官获得“出、专、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成祖宦官,大多是无才无识之辈,不通文墨,像郑和之人少之又少,宦官对皇帝也只是耳提面命到了宣宗时设内书堂大学士陈山教之,”。明代宦官从此之后多是通文墨,晓古今之人,渐利用智巧在皇帝身边参政乱政。若说成祖对祖训还有所顾忌,那宣宗则是公然阳奉阳违了历史上宦官多是不学无术,甚至识字无几在唐朝曾有不通文墨的宦官抱来通晓文墨的女官刺听皇帝与大臣的密议内容的笑话鉴于此,明太祖即把“内臣不许读书识字”作为祖训。宣宗设立内书,是在宣德元年(1426年),目的是提高宦官的文化素质,以便让他们将来做秉笔太监时,能够遵照阁中票拟字样用朱笔批文,以减轻宣宗本人每日批阅大量奏文的政务负担宣宗是为个人懒惰而许宦官读书识字的,无非是想宦官成为皇帝的好用把手,而他没有预料到正是他开明代宦官读书之先河,为日后宦官在荒主执政时干预政治作了重要铺垫。 明朝的宦官专权始自英宗朱祁镇统治时期时专权的宦官王振,被中国古代史学家认为是有明以来第一个全面干政擅权的宦官。他年幼时净身宫服侍英宗九岁即位,“太太后委政内阁三杨”。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太后病逝,三杨一死二病英宗年少骄纵荒淫不问政事王振得宠被任为司礼监太监,管理内外奏章和中央的行政、司法、军事及特务机构。王振诱导年轻的英宗用重典来统御臣下,使大臣下狱者不绝,因此掌握了大权。正统七年(1442年),他除去了太祖在宫中所立的“内臣不准干预政事”的禁牌,名正言顺的权揽朝政。凡对其不满不敬的大臣,或下狱致死,或流戍边地;凡对其趋炎附势的官吏,即可高升、荫及子侄。当时王振出语即为圣旨,事事不必通过英宗,而英宗自小就对这位身边的奴仆喜爱有、倾心信任,称之为“先生”。对其过问政事更是不加干涉,反而认为是为主子效劳。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抵御瓦剌对明朝的战争中,王振挟英宗御驾亲征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