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秋至唐代,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要点
* 1、春秋至唐代,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①春秋:创立 ——孔子 ②战国: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蔚然大宗——孟子、荀子 ③秦朝:沉重打击——焚书坑儒 ④西汉:正统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⑤魏晋南北朝:新发展——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 ⑥隋唐:更辉煌——隋:“三教合一”;唐“三教并行” 思考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儒学的发展情况及结果。 特征: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 结果:佛、道冲击儒学,儒学不仅是汉族 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2、程朱理学背景、含义(特点)、内容、影响? 3、陆九渊和王阳明在心学方面各有哪些思想主张?其中,王阳明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背景:隋唐时,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儒学家提倡复兴儒学 背景: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封建专制危机。 4、宋明理学的内容、影响? 疑难解析: 1、天理:就是作为封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格物致知: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 3、致良知: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填空: 1、————是理学集大成者。————成为心学集大成者。 2、“二程”提出“——————”的认识论。王阳明在认识论提出“————”和“——————————”的学说。 3、宋代位于江西庐山的————书院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 4、朱熹编著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朱熹 王阳明 格物致知 致良知 知行合一 白鹿洞 四书章句集注 内在联系 相同本质 对理的相同认识 认识论 对理的不同解释 陆王心学 朱熹理学 二程理学 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 理之源在于天理,人性与天理一致 心即理也,人心是万物的本原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伦理道德,仁义礼智信等 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依据 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都把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讨论: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材料1: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格物致知。 “穷理”。 材料2:“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 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守仁《传习录》 (2)材料2反映了王阳明怎样的观点?材料3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怎样的哲学观点?王阳明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其特点是认识到天理就在自己心中,无需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材料3: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答道:“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何主要相同之处? 都承认“理”的存在,实质都是用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