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古代物理学(光学、电磁学、天文学)汇.pptVIP

第一章 中国古代物理学(光学、电磁学、天文学)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中国古代物理学(光学、电磁学、天文学)汇

三 光学 (一)光源 (二)几何光学知识 1.光的直线传播与小孔成像 2.光的反射与镜面成像 3.光的折射与透镜 4.光的色散 (一)光源 1.太阳和月亮:甲骨文中用“明”字表示 2.火:甲骨文中“光”就是一个人举着一把火 3.灯:西汉的镏金长信宫灯 4.磷光:俗称“鬼火” 5.萤火: “囊萤”读书的故事;沈括称其为“聚萤囊”灯笼,“有火之用,无火之热”; 1.光的直线传播与小孔成像 《墨经》:景倒,在午有端与。景:光之人,照若射,下者之人也高, 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午:交叉; 端:小孔)。 赵友钦实验:实验中他固定几个条件,改变一个条件来观察成像情况。实验分五步: 平面镜: 镜术:利用平面镜成像制成“万花筒”样“魔镜”:日月镜、四规镜等。 3.光的折射与透镜 “蝴蝶杯”、“兰花杯” 4.光的色散 雨后成虹和造虹实验: 唐初孔颖达《礼记注疏》“日照雨滴则虹生” 唐代张志和《玄真子》“雨色映日而为虹”“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 南宋蔡卞《毛诗名物解》:“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今以水喷日,自侧视之,则晕为虹霓…。故今雨气成虹,朝阳射之则在西,夕阳射之则在东。” 四 电磁学 1.对电的认识 2.对磁的认识 3.电与磁的应用 1.对电的认识 摩擦起电: 东汉王充《论衡》:“顿牟掇芥,磁石引针…他类肖似,不能掇取者,何也?气性异殊,不能相感动也。”顿牟指玳瑁(爬行动物,形状象龟,这里指其壳)。(用元气解释静电现象); 2.对磁的认识 3.电与磁的应用 ①避雷针: 指南车 天然磁石指南针: 南宋《事林广记》指南鱼的制作方法:“以木刻鱼子,如拇指大,开腹一窍,陷好磁石一块,却以蜡填满,…令没放水中,自然指南,以手拨之,又复如此。” 指南龟的制作方法:“以木刻龟子一个,一如前法制作造,但于尾边敲针入去,…龟腹下微陷一穴,安钉子上,拨转常指北,须是针尾后” 指南鱼 指南针 ③磁化 地磁场磁化法: 1044年出版的宋代曾公亮《武经总要》: “鱼法,以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碳火中烧之,侯通赤,以铁钤钤(qián 印、章)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将铁片烧红的是使磁畴重新分布成为顺磁体,淬火使磁畴稳定。 ④应用:朱 域《萍洲可谈》(1119):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 阴晦则观指南针。”;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焉。” 地螺:指南针配上固定方位盘,就是罗盘,南宋时称“地螺” 1)传:4000年前,黄帝与蚩尤打仗,但蚩尤作雾,黄帝则使用指南车来辨别方向,使蚩(chī)尤大败。 五 声学 1.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传播 3.共振 4.共鸣及其消除 5.声音的反射 6.古代乐器 7.律学 1.声音的产生: 王充: “生人所以言语吁呼者,气括口喉之中,动摇其舌,张歙(xī) 其口,故能成言”, 并且还把声音的传播与水波类比; 3.共振 《庄子?徐无鬼》: “为之调瑟,废于一堂,废于一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夫改调一弦,于五音无当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动。” 3.共振 5.声音的反射 ①北京天坛: 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 ②山西永济“莺莺塔”: 普救寺舍利塔,因“西厢记”而称“莺莺塔”,是一座空心砖塔,初建于唐武则天,后重建于明嘉靖42年(1564),因其可产生蛙鸣般的回声,而列河东“清八景”之一。( 普救蟾声) 回音壁传声示意图 三音石和对话石回声示意图 莺莺塔回声示意图 ③河南三门峡“蛤蟆塔”: 建于金大定十六年,在塔外十余米处击石拍掌,有蛙鸣回音。 ④四川潼南“石琴”: 实为登山石阶,凿于江边完整无缝凹处,沿石阶拾级而上,自第四级到第十九级,凡步履所触,便会发出悠扬婉转的古琴声在洞内回荡。 其中有七级石蹬的发音特别洪亮,称为七步弹琴,题为石蹬琴声。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