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选人之道.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国藩的选人之道

曾国藩的选人之道曾国藩有其独到的选人用人标准, 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则一:选人切勿眼光过高如果对人才一味求全责备,“眼光过高”,难免会让你感觉“无人可用”。一个人只要有一个特长,就可以用之了;用人者最应避免的是,由于有一点小毛病而将有用之才弃而不用,曾氏幕府人才众多,几乎全国人才之精华,都汇集到这里,再加上曾国藩知人善任,懂得激发他们的才干能力,因此,湘军和曾国藩集团想不成功都难。原则二:首选忠义血性之人有血性够忠义是曾国藩选人的最核心的标准。尽管曾国藩的“忠义血性”有其特定的内涵,但它揭示了政治信仰对于人的极其重要性,因而对于人才的选拔来说,也具有普遍的启发意义:只有立场坚定、不为暂时的利益所动、不被任何困难吓倒,你才能成就一番大事。这些平日里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们,在战场上居然能表现得如此之凶悍,完全是因为他们内心里都有一股所谓的“忠义血性”,作为他们为清政府卖命的终极理由。原则三:德才兼备,以德为本曾国藩识人以德识为主,以才学为辅。对于德与才关系论述是“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德而无才,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则近于小人,二者不可兼时,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也就是说,如果德才不可兼得,他宁要有德无才的人,也不要有才无德的人。简言之,用人应该看重才干,但更应看重的则是心术,即道德操守。他如此重视人才的道德水准,是因为当时士风败坏,人欲横流,从上到下都孜孜求利,惟利是图,所以他才突出道德的重要性,惟德是举。原则之四:发挥人才的一技之长曾国藩认为用人要发挥人才特长,对推荐或自荐者, 他都要认真考察,做到人尽其才。洋人傅兰雅推荐聂仲芳,曾国藩问他为什么在广州做洋务而不继续读书,考功名。他答“今日中国不缺官,当官的人多得很,候补官员也数不清,不愿意去凑热闹,所以出来学技术、管理。”聂仲芳在当时的年代能有这样的见识,是要具备一定的胆识和头脑的。他还向曾国藩提出了“江南机器总局不善经营将会倒闭,并提出了解决办法等”。曾国藩听后很满意,认为是一个人才,并决定留在他的幕府。他的幕府吸引了当时许多的优秀人才,像一所培养造就人才的高级“学校”原则之五:重用有才之人而不拘小节曾氏在军中极讲规矩,李鸿章散漫惯了,曾国藩大动肝火,当着所有幕僚的面大声训斥。但是对于李鸿章的文书处理能力和其他优点,曾氏注意褒奖和鼓励,认为李天资过人,必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正是这种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使李鸿章很快成才,终成一代名臣。“曾国藩的用人方略”1.管理人才要赏罚分明。用兵管人一定要做到赏罚分明,攻心为上,攻身为下。如果下属有杰出贡献一定不能嫉贤妒能,这会严重挫伤他们的锐气,应该论功行赏。曾国藩向立有战功的下属奖励刻有自己名字的腰刀,将士们都奋勇作战,期望能得到这难得的荣誉。除了奖赏之外,在该罚时也绝不留情,交情深厚如李元度者在徽州失守后照样被免职。赏罚分明是曾国藩用人的一条基本原则,他严格要求下属,特别是立下的军令状,更是必须做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严格的军法,曾国藩与湘军才能在晚清那个混乱的时代中站稳脚跟。2.委功与揽过。委功,指把功劳如实地分给他人,不据为己有;揽过,指主动承担责任,不把错误推给别人。曾国藩想:“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当获得了太子少保衔时,认为功劳应属于众人。“上托圣皇鸿福,下赖僚友同心,出谋以胡林翼为先,苦战以多隆阿为最,如臣碌碌,何功可言。”曾国藩在错误面前,也实事求是。一次他借李次青(元度) 未请假擅自回乡募勇之事,参劾打击了李元度。他的弟弟认为哥哥做得不对,并写信过去。曾国藩阅信后大声悔恨地说:“吾过矣! 吾过矣!”“余益觉大负次青,愧悔无地。”李元度见曾国藩如此悔过,就愈加尊敬之,并为之忠贞不渝地效命了。3.识人未卜先知。曾国藩善于对一个人进行综合的预测。曾国藩观察人重视观察人的精神,也就不以貌取人。譬如罗泽南“貌者不扬,目又短视”,骆秉章“如乡甲老德,粥州无能”,但他都能倾心结好,许为奇才。又如塔齐布,因为他出仕很早,穿草鞋,每朝认真练兵,便为曾国藩所赏识,后来一力保举他。曾国藩善于识别人才,主要是因为他能观人于微,并且积久而有经验,故此才有超越的知人之明了。4.育人循循善诱。曾国藩把自己的幕府(包括所率之湘军)办成一所人才学校,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从他的幕府培养出了众多杰出的人才。李鸿章在曾国藩幕府中,起先掌管文书,继则负责向朝廷拟订奏稿,工作得心应手,曾国藩常常当着别人的面夸奖他:少荃天资聪明,文才出众,办理公牍事务最适合,所拟文稿都远远超过了别人,将来一定大有作为。当然,曾国藩也感到李鸿章还不成熟,存在着许多毛病,譬如他恃才傲物,心高气盛,日常生活很散漫。为此,他有意对李鸿章进行训导和磨炼。5.训人情理并茂。曾国藩高度重视军队的训练。他将湘军的训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