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碑》参考课件3选编
全国中小学 最大最全的教学课件资源网 / 全国中小学 最大最全的教学课件资源网 /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广场中与天安门、正阳门形成一个和谐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筑群。纪念碑总高37.94米,碑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50.44米,南北长61.54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4.68米,雕刻着170多个人物,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 人民英雄纪念碑简介 ① 选自1990年8月5日《光明日报》,略有改动。刘成章,当代作家。 ② [人民英雄纪念碑] 1958年5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正式落成。建碑的目的是“纪念死者,鼓舞生者”(周恩来语)。 ③ [沁(qìn)入] 慢慢渗透进去。 ④ [夯(hāng)实] 夯,砸实地基用的工具或机械;夯实,用夯一层一层地砸实。 ⑤ [彼苍者天] 语出《诗经·秦风·黄鸟》,表达对上天的呼告,如同说:“苍天啊!” ① [剥蚀] 物质表面因风化而逐渐损坏。 ① [川道] 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处形成的道路。 ② [恢弘(hóng)] 广大、宽阔。这里形容气势很大的声音。 ③ [上溯(sù)] 从现在往上推(过去的年代)。 ④ [逶(wēi)逶迤(yí)迤] 逶迤的重叠式。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这里形容烈士名字之多,如高山大河绵延不断。 川道 * 单击小图,出现大图,再次单击大图,大图消失 * 单击小图,出现大图,再次单击大图,大图消失 现代诗文阅读 读碑 点击图片回目录页 现代诗文阅读 读碑 点击图片回目录页 读 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初读 高耸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象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召引着人们去瞻仰探寻。徜徉在纪念碑前,人们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解读着这座历史的丰碑。可是有一位作家在20多年来多次品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上的题词与碑文都能倒背如流、牢记在心,可是,一次南泥湾之行后,却发觉自己对纪念碑没有完全读懂!这是怎么回事呢? 下面就让我们从一个旁观者成为主动的探究者,一起去体会作者的读碑历程吧! 【学习目标】1.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读碑的认识过程。2.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3.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 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 点击图片回目录页 一、字音认读: 凝滞(zhì) 沁入(qìn) 夯(hāng)实 恢弘(hóng) 上(sù)溯 逶逶迤迤(wēi yí) 二、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②自行阅读旁注ABCDEF。 思考:作者“读”了几座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 九龙泉烈士纪念碑 这两座碑之间有什么联系? 请在文中找一句话来概括。 南泥湾的九龙泉纪念碑, 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 南泥湾九龙泉烈士纪念碑 感悟:作者对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认识经历 了三个阶段。浏览全文,有没有相关的词句,在书中划出来。 点击图片回目录页 “第一印象:庄严、雄伟、壮观” 震撼、感悟于九龙泉烈士纪念碑上刻着的烈士的名字 “心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使命感”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它的体会更深。” “我并没有读懂”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全文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文章记叙了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认识过程,告诉我们…… 点击图片回目录页 品读第1~7自然段 品读1:“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竟发觉,我并没有读懂!” ——删去“竟”字,可以吗? 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 (点击看大图) 不可以。“竟”表明出乎意料(原以为读懂了),意味着“我”认识上有了一个转折。 品读第8~16自然段 品读2:“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