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宫”寻梦小天下.doc
“天宫”寻梦小天下
它,从飞沙遮日的茫茫大漠而来,向千尺万丈的浩瀚苍穹而去;它,承载着一个古老民族千年不息的飞天梦想在无边的秋夜里起航;它,带着大家对自己亲昵的称呼“天宫一号”以及13亿中国人如宇宙般宏大的气度与宽广的胸襟展翼翱翔。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全新改进的运载“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场点火升空。它璀璨夺目的尾焰映红了夜幕之下的万里戈壁,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更远更宽的路程。
怀梦千年 终圆今秋
早在干百年前,伟大的中华民族就对太空充满了好奇。当他们抬头仰望浮于天上的白云、自由飞翔的鸟儿和将昼耕夜息播于万世的太阳与月亮时便对太空有了种种诗情画意的想象。从手持神斧劈向四方的“盘古开天”到坚韧不拔、善良勇敢的“夸父追日,长眠虞渊”;从为爱执着、不离不弃的“嫦娥奔月”到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的“飞天壁画”;从爱国大夫屈原面向长空一气呵成的千古至奇之作《天问》到明代万户乘坐绑在一起的火箭开始人类飞向太空的首次尝试,这些美丽的传说和旷古之作无不显示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太空的幻想与思考,也证明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敢于追求、创新的精神。
虽然万户最终因无法摆脱地球引力陨落在苍茫的大地上,但飞天之梦从未在这个民族中消失。从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豪情召唤到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战略到“神舟一号”飞船横空出世;从“神舟五号”将杨利伟送入太空到2008年翟志刚首次漫步在我们向往已久的苍穹,中华民族在建国后从未停止对太空的探索。近19年来完成了3次载人航天飞行,并一直走到了建立第一个中国空间实验室后尝试对接的今天。
古时,人们对未知的太空寄予了太多太多的遐想: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的天宫圣境;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雾蒙蒙遮斗口的瑶池仙境;紫绶金章芙蓉冠,玉簪珠履绛纱衣的仙女。只是,这些终究是动人的传说;然而,他们始终未能一睹真境。
而今,中国将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命名为“天宫一号”,除了使它更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和华人无限的憧憬外,更是让它带着跨古越今的千年之梦去圆,再度寄托中国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当我们再次抬头仰望星空,视野将被无限延伸,脑海中浮现的不仅仅是金阙银銮并紫府、琪花瑶草暨琼葩,还有更真实、更科学、更浩瀚的宇宙景观。
精心精巧 再创佳绩
人类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发现、创造新事物的重要动力。就像对太空的探索一步步走来,由单纯的冥想到逐渐形成并发明出内容丰富且具有独特风格的天文学体系和一系列的天文观测仪器,再到现在大型探索器的成功发射,这一切都离不开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想象与好奇。
中国的天文学自古就十分发达,从炎黄祖先始出,便与天文历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最早的观象授时开始,经过世代的不断努力,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天文知识。为了观测天象,前人不断地创造出精密的天文仪器。春秋时期计算时间的壶漏,汉代洛下发明的浑仪,元代郭守敬制造简仪与世界首台自鸣报时钟等都是最好的例证,这是当时任何一国都望尘莫及的成就。古代在天文仪器发展上的辉煌成就为日后中国的科学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推动力。尤其在今时今日的太空探索上,这些成就是借鉴更是激励,激励现在的人们再创佳绩。
科学家们终不负众望,成功地完成了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的任务,这是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一步,是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的标志。“天宫一号”是我国首次研制发射的低轨道长寿命空间飞行器,也是目前中国研制的最大的载人航天器。它不同于其它往返天地的运输工具。为确保顺利完成,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自2008年“神舟七号”任务之后就开始进行周密的准备、制定完善的飞行控制方案。方案涵盖了正常和异常状态下的多种测控预案,并多次联试、检查,对计算机系统、现实系统、指控大厅、地面与“天宫一号”之间的通信设备。同时,“天宫一号”首次采用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100V低轨高压电源系统”,这一技术日后还有望推动中国大功率耐高压器件的国产化。在结构上,不论是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的资源舱或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等成分一切正常适于航天员生存的实验舱还是保障在站内再生循环利用的航天员所需的氧气和水的生命保障系统都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完成。这取决于科学工作者们夜以继日的埋头苦思、一丝不苟的精密研制、干次万次的分析设计。
在“天宫一号”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的那刻起,千余名科研者的辛劳得到了回报,空间科学温暖惬意的光芒也将照亮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人性设计 独具匠心
人类想在太空长期逗留,必须设法制造适宜人类生存的小环境。以无人状态发射的“天宫一号”,最终将迎来地球上的“访客”。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白明生说:“如果说飞船是蜗居,天宫一号则达到了小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