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不寻找,我见到”.doc
“我不寻找,我见到”
20亿欧元的视觉盛宴
2008年10月8日至2009年2月2日,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与法国毕加索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以及奥赛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一场题为《毕加索和大师们》的大型艺术展览。这场耗时3年精心筹备的艺术展收集了210多幅世界各地60多座知名博物馆的珍贵馆藏及若干私人收藏作品,其中有一百来件作品从来没有离开过收藏它们的展馆。该展览以“美术史上突破传统的不朽巨匠”为主题,将毕加索还原到艺术史中,从各种激荡变换的艺术遗产承传与裂变的角度来审视毕加索的艺术灵感资源。艺术展根据主题和年代来布置,展出毕加索及终生给予他灵感的前代大师,如格列柯、戈雅、委拉斯开兹、伦勃朗、克拉纳什、普桑、 安格尔、提香、库尔贝、德拉克洛瓦、塞尚、高更、雷诺阿和马奈等人的作品。观众在每个展厅都能看到各位大师对毕加索的影响,这场展览几乎是对西方几百年来艺术流变史的展示。参展艺术品价值连城,外界估价20亿欧元,有媒体称之为“20亿欧元的豪华聚会”。
巴勃罗?毕加索是公认的20世纪现代艺术大师,他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他无上的荣光似乎是神灵所赋予,他是浩瀚星海中最大最耀眼的那一颗,他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泽被后学者。他似乎是个天生的艺术家,自幼便对画笔和画板有着天然的迷恋。他那双白皙的手俨然是缪斯之手。在8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永远拥有创造的活力和激情,创作风格永远流变不居。一生经历了特洛雷克时期、彩色玻璃时期、蓝色时期、马戏时期、玫瑰红时期、古典时期、非洲黑人时期、立体主义时期……他的创作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艺术领域,油画、石版画、铜版画、树胶水彩画、铅笔画、钢笔画、水墨画、剪纸、雕塑、陶器……20世纪几乎所有的艺术流派(野兽派除外)或者是在毕氏的基础上继续开拓、顺向发展,或者是为毕氏的创造和叛逆精神所鼓舞继续前进逆向增值。
在击节赞赏、叹为观止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毕加索的艺术才能绝非空穴来风,他从原始艺术、非洲木雕、日本版画、文艺复兴艺术、印象派等多种艺术资源中汲取了营养,诸多历时性产生的艺术资源都纳入了他共时性的作品体系。这些艺术符号在他的作品中形成一次对话,一次冲撞、一次融合,毕加索的作品就与以往的作品及其自身的作品形成了很强的互文性。正如T.S.艾略特所言,“任何诗人,从事任何艺术的艺术家,都不能独自享有其完整的意义。他的重要性、对他的评价同对已故诗人以及艺术家的评价是联系在一起的”。
策展人安娜?巴拉达莎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毕加索极富创造力的一生中,每个阶段都有紧密的联系,并互相交错。他从未把自己限定于某一种固定的风格,或者因为已有的成功停止创新。他总是很自由地超越之前的作品。我希望这个展览,并不是简单地把毕加索的作品和他心中的大师的作品陈列在一起,而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对毕加索的作品做一种回顾。”要想对其所有的作品全面梳理分析,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这样做难免有所疏失、挂一漏万。在此,我们选取两部毕加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鉴赏、品评,以达到管中窥豹、事半功倍之效。
《格尔尼卡》
历史题材为艺术家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艺术史上也充满了不乏对历史题材偏爱的艺术家,如戈雅的《1808年5月3日》,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马奈的《枪杀马克西米连皇帝》等等。毕加索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风云激变的20世纪,战火连绵不断,专制和残暴在特定时期成为社会的流行病。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马斯克省的格尔尼卡被德军战机轰炸三个半小时,造成2543人伤亡,城市70%的建筑物被摧毁,消息一经传出举世震惊。毕加索得知后义愤填膺、内心激荡不已,同年便完成了《格尔尼卡》这幅面积达25.58平方米的艺术巨制,并在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展馆内展出。他的行动践行了他那句名言:“我永远是为我的时代而画。”
《格尔尼卡》的巨大画面由黑白灰三色构成,单调而压抑,就绘图手法而言也不过是精确的构图和色彩的大量平涂。画面零散、破裂而混乱,缺乏以往历史题材绘画的统一性和明晰性。运用的手法不再是再现客观现实,而是运用大量的象征、隐喻与含混、扭曲与变形。飞机、炸弹这些战争的实体虽然缺席,但我们分明地看到了这些战争的武器在画面上淫威肆虐,它们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惊恐,一切都沉浸在梦魇之中难以摆脱,让人的灵魂无时无刻不处在战栗之中。画中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速度和力度极度扭曲的张力,这源于毕加索早期立体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
据说毕加索少年时代在马德里学画,经常逃课到普拉多美术馆看画,他对埃尔葛雷柯、委拉斯开兹、戈雅等西班牙画家推崇备至。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他从前代艺术大师那里汲取了艺术营养,画中双手上举呈“V”字形的妇女借鉴了《1808年5月3日》中那个身穿白衣的男子。双手上举在基督教中有特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