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宫”“神八”太空一吻醉神州.doc
“天宫”“神八”太空一吻醉神州
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值得骄傲的集体记忆瞬间总显得那样弥足珍贵,而公元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对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来说就是这样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骄傲时刻。亿万国人在那个不眠之夜里通过电视直播画面,亲眼见证了“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激情拥吻的“浪漫”一刻。浩渺天宇问,这个象征国人飞天梦圆的拥吻画面在人们的记忆中永恒。
中国航天的光荣与梦想
或许是某种历史巧合,中国载人航天光荣总是与中华民族砥砺前行中的重要时刻不期而遇,而这种因缘际会带给人别样的感慨。此次空间交会对接实验是在欧美深陷主权债务危机,而中国抗击金融风暴取得重大胜利,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向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
3年前,就在“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刚刚落幕之际,翟志刚等完成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6年前,从勘测设计道开工建设,前后经历了半个世纪,被称之为“钢铁露天路”的青藏铁路全线贯通之际,我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8年前,在抗击非典取得决定性胜利之际,杨利伟完成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之旅。12年前,神舟飞船处女之航顺利完成,一个月之后,深情吟Ⅱ昌着《七子之歌》的国人,迎来游子澳门的荣归。
然而,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国,开启自己的载人航天梦想之门曾是那样艰难曲折。20世纪70年代,以“714工程”、“曙光一号”为标志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刚刚启动就遭遇巨大困难而被迫搁浅。但这也成为当代中国人飞天梦开始的地方。1992年,欣欣向荣的中国向梦想之地再度扬帆远航,以“921工程”和“神舟”飞船为新标志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于是,中国航天人时不我待,奋力向前。于是,苍茫太空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荣耀,而大漠戈壁中的航天城甘肃酒泉也声名鹊起,直追先行者肯尼迪航天中心和拜科努尔航天中心。
迈出标志意义的一大步
“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之所以举世瞩目,是因为它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具有标志意义的一大步。作为建造空间站的核心技术之一,空间交会对接被世界航天专家公认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可以说,这场震撼全球的“初吻”,架设起了一座通达天地的桥梁,使我国成为独立掌握交会对接的俱乐部新成员,“2020年左右建成空间站”的太空筑巢之梦从此照进现实。
从“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到“神舟八号”精准入轨再到交会对接顺利完成,每一个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内实现的历史跨越都浓缩了航天战线参研参试人员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奋斗和积累。为了完成交会对接任务,技术人员独立自主研制了全新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改进了“神舟八号”飞船,两个航天器装载设备1100余台,新研产品超过半数,飞船上的600多台设备、最重要的对接机构部组件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制,对接前累计地面试验1000多次;为让航天器精准入轨,发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的火箭技术状态变化分别达176项和194项,其中后者的入轨精度创造了“零误差”的新纪录;为破解测控通信难题,陆、海、天基“三位一体”的载人航天测控网遥远助力,为苍穹之吻保驾护航。
外国媒体也高度关注了此次交会对接盛况,“中国无人飞船成功实现对接”的标题第一时间成为英国广播公司、法新社等外媒的大标题,正如美联社所赞叹的“中国十年载人航天计划取得了最新突破”,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载人航天克服了最艰险的考验。
逐梦太空依然任重道远
随着“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第一次太空握手成功,中国载人航天本次空间交会对接实验的高潮如期而至,但圆满完成原计划的系列太空科学实验,为本次航天发射画上完美的句点还需要持之以恒地做好大量细致复杂的工作。实际上,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来说,实现交会对接只意味着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而已。
早在40多年前,苏联和美国就已经陆续突破了交会对接技术,欧洲和日本也已经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实现了自动转移飞行器ATV和HTV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在太空竞技场,中国无疑是后发追赶者,对此,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中国航天人当然不会沉湎于一时成功之喜,而是保持高度清醒和冷静。在11月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表示:“今天交会对接的成功只能说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还要继续对组合体的飞行控制进行考核,还要对对接机构的分离进行考核,所以后边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的确,接下来“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将可能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与第一次在夜间不同,第二次将可能在阳光下进行,武平坦言在不同的环境下,交会对接面临新的不确定性。此外,“神舟八号”还要进行17项中德空间生命科学实验,要做到每一项实验都取得预期效果也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按照我国载人航天后续发展规划,我国将在2016年左右完成载人航天“三步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