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地方戏时空的无中生有.doc
东北地方戏时空的无中生有
东北地方戏的时空转换,可以说是最灵便的、随时随地,可以无中生有。
二人转艺谚说:“千军万马,就是咱俩。”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二人转舞台的假定性。
二人转也有三种大的表演形式:单出头、二人转、拉场戏。
单出头和二人转既是曲艺,又是民间小戏,做戏的成份相当之大。而拉场戏,完全属于戏剧之类。从这三种表演形式上看,二人转的舞台假定性十分突出。
单出头仅以《洪月娥做梦》和《王二姐思夫》便足以说明其戏剧成份中的舞台假定性;二人转中做戏的所谓戏剧成分,更是无所不到,无所不能。《十八相送》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时空转换要比电影、电视剧还要便捷,还要频繁,简直是信手拈来,张口即是,要景有景,要物有物,情景交融,妙趣横生。
那么,拉场戏则货真价实地体现出舞台假定性,甚至可以说是戏剧假定性的典型代表。
拉场戏俗称“干拉”(无中生有),既不像电影、电视剧那样逼真描绘,也不像话剧那样对真实生活的模仿,而是重在写意,通过表演者的表演技艺,随着故事的不断发展,“虚拟”性、象征性、连续性地分幕分场。“干拉”展示舞台戏剧环境,故此得名拉场戏。正是这种特殊的表演形式调动起观众的想象力、联想力,观众的头脑中形成场景的形象,领会人物的行动、冲突、气氛等。
拉场戏是为了突破舞台局限采用“拉场”,赢得了舞台时空的自由。
舞台上各种各样故事情节发生的地点、环境,剧情行进中的沿途风光,大自然的变化等可随着表演者走圆场而变迁,达到舞台场景随着情节进行变换,配合唱、念、做、舞“虚拟”展示――“无中生有”。拉场戏不考虑舞台时空的利用合乎生活规律与否。表演者在台上走了三五步的圆场,一会儿江南,一会儿塞北,一会儿上天,一会儿入地,一会儿登山,一会儿下海……无所不在。
人物上下场“拉场”,突破舞台时空的限制,达到舞台场景“跟着人物走、随着人物变”,一个空旷的舞台,人物不上场并不代表任何场景,只有根据剧情需要,人物一上场舞台环境当即确定、存在,人物一下场舞台环境当即消失。就这样,通过人物上下场分出戏的场次,并使场与场之间衔接流畅、舒展、一气呵成。
如拉场戏《回杯记》。该剧的第一场戏是发生在王兰英的绣楼。当王兰英要去花园与张廷秀会面时,王兰英与丫环春红一下场,绣楼的环境当即消失;张廷秀紧接上场,台上一下子“拉场”成第二场的舞台场景――花园。
拉场戏有时根据剧情的需要,靠表演者的程式化动作虚拟展示舞台时空的变换,通过假定性达到象征性的目的。利用表演者高超的舞台表演技艺将生活变形,艺术化展示,突破时空局限。
用语言来虚拟交代戏剧环境、分场分段,是单出头、二人转、拉场戏最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主要以唱词、说白来体现。
如拉场戏《回杯记》,王兰英与丫鬟春红在第二场戏上场时的一句唱词:
王兰英:(唱)穿房越院来得快,
花园不远面前迎。
一句唱词就把场与场的衔接、环境的虚拟交代得一清二楚。
又如拉场戏《卖油郎独占花魁》,从第一场戏四喜堂过度到第二场戏大街上的一段唱词:
宝儿娘:(唱)叫一声大茶壶扛起板凳,
咱娘仨到大街游逛游逛。
三人说说笑笑往前走,
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通过两句唱词由四喜堂到大街,“拉场”成功。
再如在拉场戏中常用的单句道白“拉场”:
(白)你看这说到就到了。
此句道白可以表示剧中人到达了任何地点。
拉场戏具有创造性的“拉场”方法。它超越了戏剧结构的一般规律,充分挖掘了舞台潜力,突破了舞台时空与生活的矛盾,使舞台时空自然流动,赢得了舞台时空的自由。
责任编辑 王庆斌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