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只脚走出来的名记者.doc
两只脚走出来的名记者
2006年10月24日,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三楼中央大厅内掌声经久不息,王喜民作为第七届范长江奖的优秀代表,受到了总书记胡锦涛的亲切接见。这是对他一路走来最好的肯定和最厚重的嘉奖。
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这个获得范长江新闻奖的河北名记者?荣誉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这是我们每个人对王喜民的共同发问。
王喜民出生在石家庄市栾城县的一个小村庄,初中毕业后曾因家庭条件艰苦辍学在家务农,但对文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使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农活休息时,地头树阴下,总有他苦读的身影。他白天努力干活,夜里加班学习,最终考上了中专学校的机械专业。但文学之梦在“工人王喜民”的生活中却从没有熄灭。无论在学习还是后来的工作中,他始终没有停止过手中的笔,简洁意赅的消息,激情澎湃的诗歌散文,还有通讯、评论……王喜民在文学的道路上已初露锋芒。
机会眷顾有准备的人。1983年王喜民调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新闻人。但高兴之余更多的是压力,用他的话说就是“初进电台,面对那么多名牌大学科班出身的同事,很是自卑”。“起点低些没关系,关键是要不断地学,在课堂上学,在实践中学。学是无止境的!”王喜民是这样说的,也着实是这样做的。这些年,他不仅攻下了河北大学的中文系本科函授课程,而且对农林业以及其他诸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广泛涉猎,结合实践,写出了大批既有浑厚的文字功底,又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同时具有很高新闻价值的作品。他凭借着一支笔杆两只脚,靠着“有生命力的新闻靠跑”的信念,开始了走千山万水行万里征途的记者生涯路。
2003年,他一个人沿青藏铁路采访河北籍建设者,忍受着高原缺氧的困难,走遍了“世界第一高”上几乎所有的铁路工程地段,写下大型报道《青藏铁路千里行》。
2004年,在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之际,他只身跨越11个省,沿两万五千里长征路走下来,爬雪山过草地,用血汗凝成24篇大型连续报道《重走长征路》,在全省形成共鸣。
2005年,他沿着世界上最险峻的川藏公路一路走来,穿越了30多座五六千米高的高山,20多条湍急的江河,面对缺氧、滑坡、泥石流等种种艰辛和危险,多次从死亡线上走出来,只身独行一万多公里,成为全国第一个孤身纵横雪域的广播记者。
……
他的脚步遍及了全省139个县市,行走在祖国31个省市,在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都留下了他采访的足迹……
他曾荣获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十佳党员等荣誉称号,他是河北省百名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采写的新闻作品, 有28篇获中国新闻奖和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2006年8月15日,他光荣地获得了全国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
――“第七届范长江新闻奖”。
他是全票通过范长江新闻奖的第一人,也是河北省的第一人。
王喜民,这个靠两只脚走出来的名记者,他的记者之路饱含着跋涉、泪水与欢乐,这样的人生是有故事的人生,是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
编辑/孙泓洁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