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盆地的起源和演化.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洋盆地的起源和演化

大洋盆地的起源和演化 一、关于大洋盆地的起源的假说 关于大洋的起源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大洋盆地的起源和发展问题,二是大洋水体的演化问题。作为地球一级地形单元的大洋盆地,是以大洋型地壳为基础的低洼地形。大洋盆地的起源问题,是地质学理论中最重大的问题之一。 1、抛月说 早在十九世纪,小达尔文曾提出一个假说,认为太平洋是由于月球从地球抛出去时留下的遗恨,因为太平洋缺失大陆地壳中所拥有的较厚的硅铝层。但是人类登月以后,发现月球的年龄差不多和地球一样古老(都大致是45—46亿年),也发现月球的物质组成与硅铝层颇有差别,足证明抛月说不能成立。 2、大洋永存说(1847) 此假说和大洋化说都属于固定论。这是有关大洋起源的原生说。 大洋永存说认为,所有的大洋,即具有大洋型地壳的盆地形成于地质历史的最初阶段,现代大洋是覆盖全球的原始大洋壳的残余。大洋地壳是已久存在的,大洋型地壳可以通过地槽作用被改造成大陆型地壳。这样,在地质历史进程中,大陆逐步增长,而大洋面积逐渐减缩。这个假说不承认大陆可以转化成为大洋,因而在目前大洋的位置上从来不曾被大陆占据过。 但许多事实与大洋永存说矛盾。大量的地质资料,特别是古生物、古地理资料,证明了在现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位置上,中生代前曾存在着冈瓦纳大陆和劳亚超级大陆。古地磁资料也有力地证明海陆的位置曾发生过频繁而大规模的变动。特别是深海钻探资料,业已发现现代大洋地壳的沉积层非常年青,不老于晚侏罗纪。 上述事实表明,大洋永存说并不足信。 3、大洋化作用说 这是次生说,它认为大洋是年青的、次生的,即通过大陆的破坏而生成。早先曾出现过比较简单的大陆沉陷说,但近代已了解到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之间有着质的差异,简单的大陆沉陷,不足以说明洋盆的生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别落乌索夫进一步提出了大洋化作用说,认为大陆地壳通过基性化作用可转化成大洋地壳。 大洋化说虽然解释了大洋的年青性,然而在解释大陆地壳究竟如何沉没转化为大洋地壳,所提出的基性化的具体作用过程很难令人完全信服。从 地壳均衡观点来说,厚而轻浮的大陆地壳不可能深深地沉没,也不可能转化成为截然不同的薄而重的大洋地壳;对于中生代以来如此短暂的地史时期能完成大陆地壳向大洋地壳的转化,也值得怀疑。 别落乌索夫认为,大洋是由于大陆沉没、经基性化而形成,主张地壳运动以垂直升降为主;他否认原生的水平运动。可是,近年来随着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说的兴起,大规模的地壳水平运动或大陆漂移运动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的证据。组成典型洋壳的岩浆岩,都是由超基性地幔物质分溶出的拉斑玄武岩和玄武岩的产物。根据夏威夷群岛等地熔岩中捕虏体成分的研究,证明直至150公里深度的上地幔,仍然是由橄榄岩所组成。在现代大洋地壳和洋底上地幔的组成中,并没有发现大陆地壳被改造的痕迹。由此看来,大洋化作用说也不可靠。 4、板块构造说 这是属于活动论的假说。 板块学说认为,大洋诞生于大陆张裂的裂谷地带。在大陆裂谷阶段,地幔物质向上涌升,地表可被抬升成为穹窿形隆起;在张力作用下,大陆地壳被拉伸变薄;并沿薄弱地带形成一系列断裂和地堑,出现深陷的谷底和湖泊;伴随着有碱性玄武岩浆喷出。在大陆裂谷阶段,地壳张裂相当缓慢,这一阶段可能会持续千万年之久。当大陆岩石圈终于被拉断,地幔物质随即沿裂谷涌出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一个新的大洋已经诞生。新生的大洋通过海底扩张不断展宽成长,而一个成熟的大洋又可以通过海底俯冲作用逐渐收缩变窄,甚至消亡。 二、威尔逊旋回 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两亿多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相互连结,组成统一的联合古陆(泛大陆)。环绕联合古陆的是统一的泛大洋。以后联合古陆破裂,各大陆漂移分开,才在其间张开而形成了大西洋和印度洋。 大西洋和印度洋扩展着的洋底推动相邻大陆一起移动,两侧大陆向外漂开,大洋不断展宽成长。然后对于太平洋来说,两侧大陆的漂移方向是指向太平洋内部的。如果地球未发生显著的膨胀,那么随着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张开,太平洋势必发生强烈的海底俯冲作用而收缩。可见,太平洋是一个久已存在的比较古老的大洋。 随着板块的分离和汇聚,大西洋和印度洋不断张开,太平洋却趋于收缩,各大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威尔逊曾把洋盆的演化归纳为六个发展阶段。 其中前三个阶段,显示了大洋的生成和张开;后三个阶段,标志了大洋的收缩和关闭。 1、胚胎阶段 东非裂谷(全长4000km,宽30-60km),两侧有高角度正断层,其内发育了一系列深陷谷底和狭长湖泊。裂谷内火山、温泉众多,地震频繁,热流值相当高,可比大洋中央裂谷的热流值。可见,这里确是地幔对流上升、岩石圈开裂的地方。 2、幼年阶段 红海(洼地长大于2200km,宽450km)大约是2000多万年前开始张开的。当大陆在拉张作用下完全裂开,裂谷增宽,深陷的谷底涌进海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