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题报告(2012浙师大毕业论文)
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院 数理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物理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合作导师 职称 论文题目 关于中国古代数理天文学之成就——历法的基础研究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毛泽东曾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在这许多的珍贵品中,丰富的天文遗产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和埃及、巴比伦、希腊一道,我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而且历史最久,在有文字可考的将近四千年中,连续不断地有发现,有发明,有创造,有记录,为人类积累了一批宝贵财富。其文献之多,也仅次于医学和农学,但是二十四史上就占有很大篇幅。
当原始人类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采集和渔猎以获取食物时,他们就靠观察太阳来决定自己出行的时间和远近。当人类进入耕种时代之后,农业生产中的播种、耕耘、收获、储藏都要和季节变化紧密配合。最初,古人只有根据冰雪什么时候消融,杨柳什么时候发芽来定季节或月份。逐渐地,古人也认识到天象循环和物候变化存在着依存关系,于是他们开始利用观察日月星辰来确定季节与月份。这种根据天象变化来定春夏秋冬的方法就叫观象授时。
古人勤奋观察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变化,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这类天象,掌握他们的规律性,用来确定四季,编制历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我国古代历法不仅包括节气的推算、每月的日数的分配、月和闰月的安排等,还包括许多天文学的内容,如日月食发生时刻和可见情况的计算和预报,五大行星位置的推算和预报等。一方面说明我国古代对天文学和天文现象的重视,同时,这类天文现象也是用来验证历法准确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测定回归年的长度是历法的基础。我国古代历法特别重视冬至这个节气,准确测定连续两次冬至的时刻,它们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回归年。
天文学除了这些实际用途之外,为什么人类还围绕着日月星辰创造了许多神话?太阳为万物生长带来光和热,月亮为夜间活动的人带来光明,因此古代人类瞻仰和崇拜这两颗天空的巨灯是很自然的。天空中其他的星辰,也如同无数的小灯,为人类指引方向、决定四时,它们也是神奇的源泉。古代的人想象一定有神魔移动这些灯,这些神魔或善良或邪恶,但却控制和掌握着人类的命运和个性。这就是建立在早期巫术信仰上的星占学,它对天文观测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薮薮薮薮刘焯薮薮对中国古代历法作纵向考察,按时间顺序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view/777379.htm.(2012-3-18).
[5] 万斗云.中国古代天文历法[J].贵州民族研究,1998(73):73-79.
[6] 薄树人.薄树人文集[C].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15-18326-455.
[7] 席泽宗.天文学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J]. 科学,1989,41.
[8] 金开诚,王忠强.古代天文历法[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3-75.
[9] 吴守贤.司马迁与中国天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9-45.
[10] 陈久金,杨怡.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3-184
[11] 席泽宗.我国古代的天文成就[J]. 科学,1974.
[12] 席泽宗.古新星新表与科学史探索[C].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62-230.
[13] 陈美东.我国古代对五星近日点黄经及其运动值的测算[D].自然科学史研究.
[14] 张闻玉.古代天文历法讲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15] Xi Zezo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Chinese Astronomy[J].India:History of Oriental Astronomy,1985.
[16] 江晓原.中国古代对太阳位置的测定和推算[J].上海天文台台刊,1987(7):272-277.
[17] 曲安京,纪志刚.中国古代数理天文学深析[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
[18] Xi Zezong. New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stronomy:1985-1987[J].Vistas in Astronomy,1988.
[19] 江晓原.历书起源考[J].中国文化,1992(6):150-159.
[20] 薄树人.中国天文学史[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6.
[21] 刘朝阳.刘朝阳中国天文学学史论文选[C].郑州:大象出版社,1999.
[22] Xi Zezong. Chinese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Astronomy:1949-1979[J].ISIS.1981.
[23] 潘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