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桥耦合振动开题报告展示.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车桥耦合振动开题报告展示

研究存在问题 冲击系数的进一步的研究 在我国现行的桥梁设计规范中,都是以冲击系数来描述移动车辆-桥梁系统相互作用的强迫振动和车辆对桥梁的动力冲击效应。 目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表明,冲击系数不仅随跨径变化,而且随车速增加有增长趋势,随车重及车辆数目的增加而减小,桥面平整度越差冲击系数越大。进一步深入研究车桥振动的冲击系数,使其更加合理,为工程实际提供更可靠的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研究存在问题 桥梁的振动控制研究 汽车车辆通过桥梁时将产生较大的振动,宜采用结构控制技术来减少桥梁的振动。在对桥梁振动进行控制的同时,桥面上运行的车辆的振动同时也得到了相应抑制。这样,不仅减小了车辆振动的磨损,也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以结构控制技术有效降低车辆经过时桥梁的动态响应,也将成为今后车桥振动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研究内容及方法 根据边界条件,可以假设桥梁的位移函数 对边自由对边简支经典的振型函数为 式中, 研究内容及方法 桥梁的位移函数的确定是本文的第一个难点,先由边界条件确定薄板自由振动时的振型函数,进而利用振型函数的正交性对桥梁振动方程进行解耦。最后将桥梁的位移函数代入车辆的动力方程中,可以得到一组微分方程组,形如: 得到微分方程组后进行无量纲化,为后面的编程及进行算例分析做准备。 工程力学系 华南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中期报告 论文题目:考虑平面效应的车桥系统 耦合振动 目录 一、课题来源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存在问题 五、研究内容及方法 六、计划安排 七、参考文献 一、课题来源 车桥系统耦合振动是一个古老而又复杂难解的课题。关于车致桥梁的振动问题可以追溯到1929年Jeffcott关于动荷载作用下梁的振动的研究。在车辆荷载作用下, 桥梁与车辆一起振动, 在结构中产生的动应力通常要比同样量值的静荷载作用下引起的应力要大, 有时甚至会超过设计时所考虑到的放大系数,或者振幅较大, 影响行车的舒适性。随着现代施工手段和设备的发展使得桥梁结构愈来愈轻长以及车载的增加和车速的提高,使得桥梁在车载作用下的振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研究目的 现在研究车桥系统耦合振动的桥梁模型普遍采用简支梁模型,不能考虑桥梁的横向振型。本文建立桥梁的简支板模型,考查车速、车重、桥面不平度以及阻尼对桥梁最大挠度的影响,以及与文献中简支梁模型的比较来说明简支梁模型工程应用的有效性。 三、研究现状 20 世纪60 年代、70 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有限元技术的发展,使得车桥振动研究从车桥系统的力学模型、激励源的模拟到研究方法和数值计算手段等都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可以建立比较真实的车辆和桥梁计算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法计算车桥系统的耦合振动效应。 杨建荣在其博士论文中利用ANSYS建立桥梁的有限元模型来获得桥梁的模态,在此基础上由模态综合法编程分析了车桥系统的振动特性。(桥梁模型) 王同洛在其博士论文中建立了19个自由度的两系弹簧的竖向和横向振动的车辆分析模型。(车辆模型) 研究现状 Green和Cebon提出了在频域内求解分离的车桥系统方程的新方法, 他们利用模态脉冲响应函数与模态激扰力, 采用模态迭加法并结合FFT和IFFT技术来求解桥梁的动力响应;(求解方法) Yeong-Bin Yang采用动态凝聚法求解车桥系统的动力响应问题, 由于将所有与车体有关的自由度在单元级进行凝聚, 使得计算效率大为提高;(求解方法) Bogaert采用简化的车辆模型, 研究高速列车通过肋式拱桥的竖向振动冲击效应, 并给出了冲击系数的简化表达式。 (冲击系数研究) 研究现状 小结: 80年代至今, 大量学者以有限元法为计算手段,对车桥动力响应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勃哈特、怀里牙奇、格林、查特吉、朱光汉、王同洛等学者对车桥体系动力响应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分别就大跨度斜拉桥、析梁桥、预应力混凝土桥等的车桥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 同时探讨了公路和铁路的车桥动力响应, 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他们的一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振动微分方程的求解技术都值得我们借鉴。 四、研究存在问题 车辆模型的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各国学者在建立合理的车桥相互作用的模型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但是,大多研究仅限于二维平面内的分析,而对于车辆动载产生的空间效应却很少涉及。在目前车辆分析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