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吴哥艺术中蛇王那伽的文化特征初探.docVIP

吴哥艺术中蛇王那伽的文化特征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哥艺术中蛇王那伽的文化特征初探.doc

吴哥艺术中蛇王那伽的文化特征初探   摘要:吴哥艺术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其普遍存在的民间宗教形象――蛇王那伽雕像,是柬埔寨甚至是东南亚文化特色的重要体现。柬埔寨先民吸收了来自印度蛇王那伽的故事传说、艺术形象,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那伽信仰,赋予了蛇王那伽神奇的生命力、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象,使其成为东南亚重要而鲜明的文化符号。本文将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蛇王那伽的形象意义。   关键词:蛇王那伽;水神;女始祖      一、前言   1860年10月,法国博物学家亨利#8226;穆奥(Henry#8226;Mouhot)到柬埔寨西北部考察,发现了被埋没在原始丛林中的吴哥窟(Angkor Wat),在世界上引起极大的轰动。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这个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的吴哥窟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吴哥艺术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遗址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数量众多的蛇王雕像,在吴哥窟的西面入口就是“那伽蛇王”的石像,沿着堤道筑成的护栏上,铺满了蛇的石雕,在每个庙宇宫殿的屋檐角落上也都用七头蛇作为装饰,可见蛇在古柬埔寨的文化信仰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形象。   蛇王在印度教和佛教中被称为那伽(Nāga)(以下称为蛇王那伽)。东南亚那伽信仰主要见于泰、老、柬、缅四国,虽然这一信仰在东南亚国家文明发展中都不曾占据过最强势的地位,但却是他们民间宗教最重要的一种,也是在婆罗门教、佛教和印度教(亦称新婆罗门教)的影响下反过来影响着它们,并在这种影响和交流中保留着自己的一种原始信仰。可以说,东南亚那伽信仰是印度与中南半岛两地蛇崇拜文化的交流的结果,东南亚各国根据自身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对外来文化有选择地吸收、改造,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那伽信仰,赋予了蛇王那伽神奇的生命力、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象,使其成为东南亚重要而鲜明的文化符号。本文将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蛇王那伽的形象意义。   二、文化起源:印度文明中的蛇王那伽经典   那伽是一个梵语和巴利语中的词汇,最初可能是形貌丑陋的山地部落的称呼(可能指是印度和缅甸一带的那伽族――笔者注),后来则被引申,泛指一种神秘生物1。这种生物通常具有长身、无足、有一个头或多个头(通常为奇数,三或五或七或九)、有头罩,如蛇状的特点,有时也呈现为半人半蛇形或人形。有学者指出,那伽的生物原形就是眼睛蛇。在汉文古籍中,蛇王naga有时音译为那伽,有时意译为龙。   蛇王那伽在古代印度文明中是一种经过了神化的蛇,其形象在婆罗门教、印度教和佛教经典中经常出现。   蛇王那伽的最早考古发现是印度河印章。大约公元前3世纪,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三枚关于蛇王那伽的印章,其中有一枚印章:中间是一个牛头主神,旁边跪着两个男性的神灵,这两个神灵的背后站着两只那伽。还有一枚印章是蛇站在牛的背后,第三枚印章是有一只蛇用头罩着一颗树。在印度早期文明中,那伽是印度人崇拜的神灵之一。蛇王那伽被视为有灵性的生物,是泉水、井水和河流的保护神。它们能带来丰收,但是也会带来洪水和干旱等灾害,代表性的故事有巨蛇弗栗多堵水的传说。   而有文本记载的蛇王那伽最早可追溯到吠陀神话《《梨俱吠陀》(Rig Veda)。在《梨俱吠陀》中,蛇王那伽王弗栗多作恶多端,最终被因陀罗杀死。《百道梵书》2(SatapathaBrāhmana)里讲到,蛇王那伽一族是迦叶波(一个古老的神祗)和迦陀露(达刹之女)的后代。   有关蛇王那伽的神话中最经典的是搅乳海的故事。这个故事取材于印度教的经典《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据说,众天神(提婆族)和阿修罗为了得到不死甘露,联合起来奋力搅乳海,他们用曼陀罗山做搅棒,用那伽之王婆苏吉当绞绳,最后成功地获得了不死甘露。在吴哥窟第一回廊东壁上,就有《搅海图》这个经典故事的浮雕。这幅浮雕作品完成于12世纪初期,表现在汪洋大海上,毗湿奴骑着大海龟,左边有92个、右边有88个天神怀抱蛇王那伽正在进行拔河比赛,胜利的队伍可以得到甘露灵药。   三、吴哥文明中蛇王那伽的角色类型和文化特征   蛇的意象在许多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原始时代图腾崇拜中一个被神化的形象。在洪荒远古时代,人类的生存条件恶劣,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自然界起初被看作是一个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对立存在。生活于其中的人类既畏惧自然界的强大和凶险,又试图选择最可怕最强大者作为崇拜对象加以亲近。由此,逐渐形成了人类最初的精神信仰――图腾崇拜。   图腾信仰有其选择性。图腾信仰从对象的选择、确定到文化内涵的赋予,都与其特定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程度、生产力水平紧密相联。蛇有致命的毒牙和悚人的形体, 是一种可怕危险的动物;它蜿蜒移动的躯体不仅能在陆地打洞穴居,在丛林中攀树腾飞,还能在川泽中涉水渡河,生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