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非法学)-21-2 .pdf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非法学)-21-2 .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非法学)-21-2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总题数:40,分数:40.00)

1.下列犯罪中,不属于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是()。

A.甲乘坐我国轮船行至公海时对他人实施了犯罪

B.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失手致某外国人落水死亡

C.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与同行的旅客斗殴,致其重伤,该旅客被送入中国医院后经抢救无

效死亡

D.外国人丁在中国将其本国人打成重伤

A.

B.√

C.

D.

根据《刑法》第6条的规定,我国的领域不仅包括领陆、领海、领空及底土,而且还包括我国船舶和航空

器。犯罪地以行为地或结果地来判断。A项中的船舶是我国的拟制领土,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B项中的

犯罪行为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均不在中国领域内,C项中的犯罪结果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项中的犯罪行为

发生在中国领域内。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甲将自己刚出生两个月的孩子送给他人抚养,并收取20万元的补偿费。对此行为,应认定为()。

A.犯罪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

B.犯罪行为,构成遗弃罪

C.合法行为,但应没收获得的补偿费

D.合法行为,因主观上不具有拐卖儿童的故意

A.√

B.

C.

D.

根据《刑法》第240条的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罪是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

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本题中,甲将自己的孩子送给他人收养,并收取高额的补偿费,是犯罪行为,

应定为拐卖儿童罪,故A项正确,CD项错误。甲将孩子送给他人抚养,没有遗弃行为,不构成遗弃罪,故

B项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3.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某日为帮亲人乙出气,在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将乙的仇人丙杀死。对此,下列表

述正确的是()。

A.甲因患有精神病不负刑事责任B.可责令甲的家属严加看管和治疗

C.甲应当负刑事责任D.对甲可以从轻处罚

A.

B.

C.√

D.

根据《刑法》第18条的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甲应当

对其在神志清醒时所实施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故AB项错误,C项正确。即使甲是精神病人,但根据我国

法律,并没有对间歇性的精神病人从宽处罚的单独规定,故D项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甲迷信,认为用火将画有某人头像的纸烧掉就可以杀死某人,欲杀张某,便将画有张某头像的纸烧掉,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

B.乙潜入一户人家,见床上有一人,欲实施强奸,突然发现是个男的,便逃跑,乙构成对象不能犯未遂

C.丙欲盗窃银行,但自带的工具无法打开银行保险箱便离开,丙构成手段不能犯未遂

D.丁是算命先生,为索取钱财,便对李某说如果其不给10万元便会有灭门之灾,李某基于破财免灾的心

理将钱给了丁,丁构成犯罪

A.√

B.

C.

D.

A项中甲是迷信犯,不构成犯罪。迷信犯是指使用迷信或愚昧的方式意图实现自己所追求的某种危害结果,

而该种方式按照科学的观念根本不可能对法律利益造成损害的情况,所以这种行为不会发生实际的危害社

会的后果,不构成犯罪,所以A项错误。BC项中乙丙两人构成未遂犯罪,乙是对象不能犯未遂,丙是手段

不能犯未遂。D项中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他人财物,构成诈骗罪。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5.甲嫌弃残疾的父亲,经常对其进行打骂,不给饭吃,后为了摆脱这个包袱,他将父亲背到荒无人烟的深

山里,结果父亲被活活饿死。甲的行为构成()。

A.虐待罪B.遗弃罪

C.故意杀人罪D.虐待罪和故意杀人罪

A.

B.

C.

D.√

虐待罪是指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行为。本题中,甲嫌弃残疾的父亲,并经常对其进行打骂,不给饭

吃,构成虐待罪。后来,甲又将父亲遗弃在荒无人烟的深山里,致使其死亡。甲意识到自己的遗弃行为会

对父亲的生命造成危险,依然放任该危险的发生,应构成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而非遗弃罪。对甲应数罪

并罚。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6.甲对某人实施抢劫,用暴力将其制服,此时其朋友乙经过,甲便请乙帮忙取出被害人身上的财物。则对

甲乙的行为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B.甲是主犯,乙是从犯

C.甲构成抢劫罪,乙构成盗窃罪D.甲乙构成抢劫罪的既遂

A.

B.

C.√

D.

如果先行为人已实施一部分实行行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5****96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