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行性出血热护理本科要点
肾综合征出血热 (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 概论 肾综合症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 病原体为汉坦病毒 自然疫源性疾病 鼠为主要传染源 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 以发热、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广泛流行于亚欧非美洲等31个国家,我国为重疫区 一、病原学 病原学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属布尼亚病毒科 汉坦病毒属 负性单链RNA病毒 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80~120nm,外有双层膜,由大(L)、中(M)、小(S)三个片段组成 S基因编码核蛋白:主要结构蛋白,有较强免疫性和稳定的抗原二定簇,感染后抗体出现早,可用于早期诊断 M基因编码膜蛋白:其中含中和抗原和血凝抗原,诱生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具有血凝活性,有利于病毒颗粒年附于受感染宿主细胞表面,对病毒脱衣壳进入胞浆起重要作用 L基因:编码RNA多聚酶 病原学 血清学分型,汉坦病毒至少可分为20个型,前4型经WHO认定:? I 型汉滩病毒—— 野鼠型 Hantann Virus II型汉城病毒—— 家鼠型 Seoul Virus III型普马拉病毒——棕背鼠型 Puumala Virus IV型希望山病毒——田鼠型 Prospect Hill Virus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汉坦病毒和汉城病毒型,前者毒力强,感染后病情重 消毒与灭活 不耐热、酸,37℃以上和PH5.0以下易灭活。56℃30分钟、100℃1分钟灭活 EHFV对乙醚、氯仿、去氧胆酸盐敏感 对紫外线、酒精、碘酒敏感 二、流行病学 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世界上有170多种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我国有53种,主要是啮齿类如黑线姬鼠、褐家鼠、大林鼠等。其它动物猫、猪、狗、家兔等 我国主要宿主动物、传染源为黑线姬鼠、褐家鼠、林区为大林姬鼠 个别患者血、尿携带EHFV,接触后感染 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 黑线姬鼠 褐家鼠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老鼠带有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 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气溶胶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老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可经口 腔和胃粘膜而感染 接触传播: 被老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老鼠带有病 毒的排泄物和血清 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此病毒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虫媒传播: 寄生在鼠类身上的螨传播 易感性 普遍易感 疫区人群隐性感染率低,隐形感染率5%~8%,野鼠型1%~4%,家鼠型5%~16% 病后能获得持久性免疫,各型间有交叉免疫 流行特征 地区性:主要在亚洲,其次欧洲和非洲 我国疫情最重,除青海、新疆外,29个省、 市均有发病,占全球累积报告例数的90% 季节性和周期性: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高峰期 黑线姬鼠传播的发病高峰在11月~次年1月,次高峰在5 ~7月 褐家鼠传播的发病高峰在3 ~5月 大林姬鼠传播的发病高峰在夏季 人群分布:主要为男性青壮年,占总发病的2/3 2005年1月~2月疫情分布情况 2000-2005全国流出热月分布 年龄分布 三、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与血小板、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结合后进入细胞内 发病机制 病毒直接作用 免疫作用 免疫复合物引起损伤(III型变态反应) 其他免疫应答(I、II、IV型变态反应) 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的作用 病毒直接作用及其证据 患者有病毒血症期及相应的中毒症状 不同血清型的病毒致病性不同 患者几乎所有脏器组织中均可检出EHF抗原,基本病变部位血管内皮细胞中 在排除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情况下,体外培养正常人骨髓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感染EHFV后出现细胞膜、细胞器损害 免疫作用 III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损伤型) 免疫复合物(IC)的形成和沉积是本病血管和肾脏损害及其他病理变化的重要原因 其他免疫应答 早期特异性IgE抗体升高 Ⅰ型变态反应 EHF患者血小板中存在免疫复合物 Ⅱ型变态反应 电镜发现淋巴细胞攻击肾小管上皮细胞,说明病毒可通过细胞毒T细胞的介导损伤机体细胞 IV型变态反应 病理解剖 全身小血管的广泛损伤是本病的基本病变 血管病变 肾脏病变 心脏病变 脑垂体及其他脏器病变 免疫组织检查 四、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潜伏期4~46日,一般为7~14日,以2周多见 典型病例病程中有5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非典型和轻型可越期 重型可出现发热期、休克期、少尿期重叠 发热期 发热 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