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资源分派与最适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资源分派与最适化

第五章 資源分派最適化的數理基礎 前一章討論有限的自然資源如何搭配眼前之勞動與成本,以滿足各方面的慾望,基本上這是一個選擇問題,而經濟學就是一門選擇的科學,可以幫助我們決定有限資源如何分配到各種競爭用途上。自然資源經濟學中,經常面對再生資源及非再生源的最適利用問題,這些都是動態的分派問題(Dynamic Allocation Problem),亦即是安排不同時點的資源利用。因此如何應用拉氏乘數(Lagrangian Multiplier)或Hamiltonian函數於問題之求解,值得我們重視。本章擬提供一些相關的數學及經濟學基礎,以供讀者在分析問題時之參考。 第一節 靜態分析 經濟學中求最適化之問題通常就是求數學的極值,求極大或極小又可區分是否有限制條件之存在?在無限制條件下求極大(或極小)時,可應用一階條件(First Order Condition )即得結果。前一章第三節中,我們求(4-7)式的極大,就是應用此一技巧;其實(4-7)式是由(4-5)及(4-6)兩式合併而來,本來是求(4-5)式的極大,而受限於(4-6)式之條件,但以代入法已將有限制條件下求極值的問題,簡化成無限制條件求極值的問題了。 代入法固然可用以簡化問題均求解,但仍然有一些複雜的演算過程,下面以一般化的數學函數為例子說明之。假定面對下面的極大化問題: 極大化 V ( X, Y, Z ) (5-1) 受限於 G ( X, Y, Z ) = c (5-2) (5-1)式可稱之為目標或價值函數(Objective or Value Function),而(5-2)式則為限制條件;此外,問題中的X,Y及Z是決策變數(Decision Variable),而c為一已知的常數。 G ( X, Y, Z ) = c可以改寫成Z = h ( X, Y ),並代人目標函數中,使(5-1)與(5-2)之問題簡化成無限制條件求極值之狀態,亦即 極大化 V [ X, Y, h ( X, Y ) ] 其一階條件為 (5-3) 對(5-2)式之限制條件微分,還可得到 (5-4) 將(5-3)式與(5-4)式相除,可得(5-5)式並設其值為λ。 (5-5) 式中λ≠0,因此又可寫成一組聯立方程式,如下 (5-6) (5-6)式是以代入法輾轉求出,其實可直接由下列函數對三決策變數求一階條件而取得,亦即 L = V ( X, Y, Z ) -λ〔G ( X, Y, Z ) - c〕 (5-7) 其一階條件如下: (5-8) L稱之為拉氏函數( Lagrangian Function ),而λ為拉氏乘數( Lagrangian Multiplier ),在經濟分析中有其特別意義,讀者應特別注意。因為 而由(5-6)式,知 ,, 所以 因此,λ事實上即為常數的邊際變動所產生之價變動,亦即該常數項之邊際價值,通常也稱為影子價格(shadow price)。 第二節 動態分析 當問題中的決策變數成為時間(t)之函數時,決策過程就比較複雜,成為動態性質,通常決策者會依當時狀態而加以隨時控制,以滿足其調適過程中,有最大的效用。假定: 1.考慮之期間定為t=0至t=T為止。 2.以X(t)叫代表t時之狀態變數 ( State Variable )。 3.以Y(t)代表t時之控制變數 (Control Variable)。 4.兩時點狀態變數之差是狀態變數與控制變數之函數,亦即 X ( t + 1 ) - X ( t ) = f [ x ( t ), Y ( t ) ] 5.終極點之價值為F [ X ( T ) ]。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