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放黑奴(烧木炭之童年岁月)
解 放 黑 奴(燒木炭之童年歲月)
燒木炭是50年代台灣山地的主要產業,對現代的草莓族來說,聽起來是如此之遙遠而不可及過往歲月,但對一些年齡較長的人,尤其是曾經過此行業的我們,
至今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這曾經漣漪過我童年心靈的行業,雖然這已是四十多年前的陳年往事,但印象依然是如此之深刻、彷彿如昨。
燒木炭在50年代,可是台灣北部山區重要的產業之一,我們生逢其時、也躬逢其盛,童年之歲月的我們,就是在炭窯下渡過的。在傳統的農耕之餘,為改善生活增加收入,燒木炭是許多山區居民主要副業,也是部份農家之主要經濟來源,住在山區的我們就更不用說了,當然是靠山吃山。幼年時期的我、從來不曾出過遠門也沒坐過車,更別說是上幼稚園了,山中的歲月生活,就是我們童年的全部,而所接觸到的全都是砍柴割草或放牛。況且家裡又有一些林地,所以燒木炭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家族主要工作之一。一年當中除了農忙時期之外,其他時間幾乎都做山上的工作,燒木炭也是我們家族最主要的工作,早年時期並不是燒木炭收入好,而是沒有其他行業可供選擇,雖然辛苦、但有工作總比没工作好。
身為山的子民,大家也都能知足常樂而甘之如飴,這山區傳統的古老行業也因時空轉換物換星移,木炭早已被方便火力更強的瓦斯所取代,這粗重又辛苦的燒木炭行業也就逐年沒落而慢慢消失。
如今全台只剩極少數的炭窯,專門燒製供烤肉用之木炭,另外就只剩些許樣板炭窯供現代人參觀憑弔,但對我們來說燒木炭的童年歲月,卻永遠存活在我們的腦海中。
打炭窯、就是炭窯的製作,也是燒木炭的基本設備。
燒木炭的先期工作就是打炭窯,炭窯的建立必須考慮的因素非常多,例如這期需砍伐之相思林總範圍有多廣和炭窯相隔之距離遠近,盡量選擇這期需砍伐林地的中心點來建窯,如此就可縮短木材的搬運時間。一座窯的燒製次數不一定,只要不遭受到破壞,有些炭窯停燒數年後仍然保存良好。第二輪木材成長到可燒製時【相隔七至八年】仍可繼續使用,炭窯若還堪用,也就可省下一筆可觀建造炭窯
的工資。
炭窯所建造的地勢不可太高,若炭窯地勢較高的話,砍伐後之木材工人必須往上搬運,較為吃力。但地勢也不能太低,地勢過低又擔憂下大雨時會有淹水困擾,最重要的是,建造炭窯地點的土質是否適合建造炭窯,距離馬路接駁站或火車站之距離遠近,各種會影響木炭燒製及運輸成本之因素都必須考量,窯址的選定都是開窯老師傅經年累月的經驗的結晶。
打炭窯首先從四周土地開始清理,先在窯址上方把雜草清理乾淨以及夯實。窯上方土堆夯實的方法很多除木樁敲打之外,大多數的人都是牽牛來踏,因牛的重量比較重又可節省人力的敲打,但牛踩踏時必須由人牽著走或坐在牛背上,所以牽牛踏地的工作都落到小孩子的身上,童年時騎在牛背踩窯可說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工作之一,因只要坐在牛背上感覺輕鬆又好玩,不用去砍柴割牛草或做其他較粗重的工作,是辛苦童年中難得的輕鬆快樂時光。
炭窯土方泥土踩實後,為了預防下雨,一般我們都會在窯的上方搭設窯蓬來防雨,窯蓬主要是用木材當支架用芒草舖上再用竹皮固定。踩實後之土堆敲打成一座圓形的小山丘,模樣就像是翻轉過來的鍋子一樣,選用方便木材進出的角度及方位來開窯門,窯門一般高度差不多是五尺左右,灶門的開立角度是否方便燒火最重要,其次需考慮的是窯址的風向大多數如何吹,各種相關因素都必須謹慎考量,窯燒木炭時才會比較順利。窯門選定以後就可動工挖窯內之泥土,挖掘只用鋤頭或圓鍬用人力挖掘,運氣好的話没碰到岩壁挖掘起來就比較輕鬆,若是運氣不佳碰到岩壁就有苦頭吃了,我們就曾經遇到過有一座炭窯挖掘到快一半時碰到堅硬的岩壁,挖掘起來相當困難及吃力,記得當時打炭窯是用發包的,承包的工人有點吃虧的感覺,就要求老闆多補貼些工資,別讓他吃虧太大,當時的老闆王德親自到炭窯下看一看,沒說什麼就離開,第二天早上一大早,兩、三點自己一個人帶著工具十字槁就上山,自己一人努力挖掘,因王德也是工人出身,雖然岩石堅硬,但身手還健在,等到天亮承包商上工時看見最堅硬且最難挖的部分已被處理掉,老闆和工頭兩人默默相視而笑,那互相幫忙為對方著想,多有人情味的雇主關係,這也是自私自利的現代人無法深刻體會的。而挖鬆後之泥土必須用畚箕裝,再用扁擔挑到窯外傾倒,或用畚箕底部綁上Y字型的分叉木繫上繩子用拖的,雖然一樣辛苦但總比用挑的要省力一些,這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因當時連獨輪車都很少見,只能以最原始的方法。不管用盡任何的方法只要能把工作做好,工人就像土撥鼠一樣,不斷挖掘直到內部容量合乎燒製標準,窯內部工程做完之後,從窯內挖出的泥土堆積成小平地,就成為入窯前放置木材及出窯後放置木炭的場所,窯裡挖出的泥土所堆積的下方就是我們的天然溜滑梯場,也是小朋友比賽誰溜的最遠最快的地方,有時候還會玩到褲子破個大洞,屁股跑出來看人,有些小朋友的媽媽較兇,回家後免不了要遭到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