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数字中国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数字中国画.doc

我的数字中国画   张旺   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数字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负责人   1995年考入南开大学东方文化艺术系,攻读中国画专业本科。   1997年辅修本校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1999年开始攻读本校东方文化艺术系美学专业研究生,师从彭修银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美学。   2002年毕业论文《宋代院体花鸟画的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答辩通过,获得硕士学位。 同年,进入天津光荣软件有限公司从事专业电脑图形制作。   2003年10月调入天津大学影视学院动画系任教。   2006年4月调入南开大学软件学院任教。   2010年7月调入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任教。   2011年创建数字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   数字中国画作品《牛头》入选《EXPOSE2》。   数字中国画作品《聊斋补缺,幻化世界》参加“亚洲动漫作品大展”,获最佳个人奖。   数字中国画作品《聊斋补缺,幻化世界》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数字中国画作品《判官》获得WACOM教程比赛一等奖。   数字中国画作品《龙之为物》获得德国ANIMAGO 数字艺术节 一等奖。   数字中国画作品《哪吒闹海》获天津市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二等奖。   数字中国画作品《西游记组画》入选全国首届动漫艺术大展。   数字中国画作品《爱上齐天大圣》入选首届中日ACG大展,获优秀作品奖。   大型公共雕塑作品《荷之精灵》2008年春落成。   大型公共雕塑作品《十二生肖》(雕塑群)2008年秋落成。      我的数字中国画   张旺   构思这篇稿子期间我正在备课,要为学生们的计算机分层填色训练找一张适合的白描作品。多年的中国画熏染以及老先生们的教导都使我认为,白描圣手李公麟的作品当然是第一之选。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一张足够清晰的《维摩诘演教图》,也让我开心不小。   这画是从本科起就多次临摹过的对象,所以拿到眼前时倍感亲切,真如见到几年未曾谋面的老友一般。虽然备课时间紧张,却也情不自禁像上学时那样恭敬地欣赏,仔细地观察品味其中细节,暗自希望再从中找到龙眠先生留给我的启发,也好再更上一层楼。   但忽然间,我对眼前作品图像来源的真伪产生了怀疑。因为,越认真端详越发现画上有很多处断笔的痕迹,更有多处明显是运笔勾线时候手抖没有画稳的地方。上课要用的画不能、也不敢含糊,于是赶快去资料室查阅能找到的所有这张画的资料。一一对比各个出版社的版本后,可以肯定这张局部就是来自人所共识的那幅《维摩诘演教图》。也就是说,我找出的这些不够完美的笔触,的的确确真的存在于以前一直奉为圭皋的传世神作里……    为什么当年我对这些不够完美的笔触视若无睹,并且将其一直作为临摹、敬仰的对象,后来教书了也曾多次将其作为必须临摹的经典推荐给学生;而现在,看着这些有问题的线条,似乎已经影响我对整体画面的欣赏了。究其原因,也许正是我近年绘画创作方式的变化:从笔墨为主的传统方式,变成了以电脑、数位板和压感笔为主要创作工具的数字方式。是这种创作方式,使我对国画白描线条精度的要求在几年间大幅度提高了,锻炼了眼力;使我能发现《维摩诘演教图》上的细微瑕疵,以至于差点误认为它是伪作。   我将这种提高了精度的方法所创作出的作品称为“数字中国画”。   回顾开始“数字中国画”的探索,是在2002年我到光荣软件上班,第一次接触到了数位板和压感笔。那时也就只晓得这种工具是用在游戏、动画、漫画里的。工作要求我熟练掌握它的目的也只是进行单纯的游戏画面制作。不过,用熟后没多久,我就想到它们完全可以用来演绎我喜欢的中国古典人物,进行类似传统艺术的创作。   利用业余时间,我创作出了第一个人物,结合了当年临摹多次的 《八十七神仙卷》里武将和我当时正着迷的“再生侠”。和以前画国画一样也是勾线、上色、晕染,不同的是用压感笔在电脑上画。简单说:我换笔了,我的“数字中国画”便由此而生了。    在体验到新画法带来的创作快感的同时,我意识到这种新的工具组合已经解决了国画对我来说最大的障碍:落笔难改。后来,我常和朋友们说,真有点孙悟空找到了金箍棒的感觉。   从此画画对我来说就不再有“行拂乱其所为”的那种痛苦,只要坚持正确的存盘,我的努力就都能够收到回报。创作过程总是充满了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的不断出现,就逐渐形成了一个愉快的良性循环:高兴于是画画,画好了高兴,于是再画。潜移默化中,用在画上的时间精力也自然而然得多了起来,画也自然得以不断地进步。又兼我画的内容也大多是真正发自心底喜欢的题材,画面上就洋溢着我那种一直活跃的兴冲冲的感受,一种属于我的风格便得以形成了。   逐渐有作品在国内外受到关注后,一些采访中就要我讲创作心得,讲我所谓的“数字中国画”优点。开始时,我也只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