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压陷盆地.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压陷盆地

逆冲构造带的结构 ④下部海相磨拉石,从陆架到滨岸的沉积; ③北Helvetic地层代表的由活动造山带泻入的浊流沉积体系 ②灰岩和灰泥岩地层代表的前陆盆地的水侵; ①前陆岩石圈抬升引起的基底不整合 三、前陆盆地沉积充填与物源区的剥蚀 Dickinson等根据构造背景把物源区分成三大类九种类型: Ⅰ、大陆块物源区,包括①克拉通内部、②过渡区、③基底隆起区; Ⅱ、岩浆弧物源区,包括④未切割的岩浆弧、过渡区、切割的岩浆弧; Ⅲ、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包括⑦俯冲杂岩体物源区、⑧碰撞造山带、⑨前陆隆起 经统计分析得出以下基本规律 ⑴来源于克拉通地区的碎屑,石英含量非常高,岩屑非常少; ⑵来源于岩浆弧的砂岩是典型的不成熟砂岩,砂岩中岩屑含量很高 ⑶再旋回(或旋回性)造山带供给的碎屑以丰富的石英和沉积岩-变质沉积火山岩-变质火山岩的岩屑碎块为特征 第五节 前陆盆地演化的实例分析 1、台湾西部晚第三纪前陆盆地 大致有五种沉积环境,反映了从深海至河流沉积环境的变迁 ⑴最深水环境,沉积泥和粉砂 ⑵浅海环境,沉积含化石的泥粉砂和细砂 ⑶滨海环境,含粗粒砂、含泥少等与浅海环境相区别 ⑷和⑸为河流环境 2、落基山山前前陆盆地(阿尔伯达 盆地) ⑴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前二叠纪) ⑵早期造山作用阶段(P-J2) ⑶前陆盆地的迁移阶段(J3-古新世) ⑷造山带地貌形成阶段 3.盲冲断层、断展褶皱与断滑褶皱 盲冲断层 4.双重构造和楔状双重构造 由坡坪式逆冲断层构成的双重构造及其演化 两种楔状双重构造 盐下双重构造(BC99-102局部) 被 动 顶 板 冲 断 层 冲 断 层 板 底 N2k N1k N1j E2-3s E1-2km K K 克拉苏构造带盐下叠瓦(堆叠)构造(BC95-191局部) Q3-4 N2k N1k N1j E2-3s E1-2km K Q1x K K K K K 喀桑托开背斜 库姆格列木背斜 克拉苏背斜(叠瓦构造) 突发构造 E2-3s N1k N1j N2k 鱼尾构造 断层焊接 大港千米桥潜山构造 ◆叠瓦逆冲断层 Inline277剖面 Inline153剖面 5.冲起构造与逆冲三角带 6.撕裂断层与逆冲调节带 撕裂断层与逆冲调节构造 逆冲断层系统的根带一般位于造山带轴部或靠山脉一侧的前陆盆地边缘,以强烈挤压为主,发育高角度逆冲断层(板状逆冲断层)甚至发育有轴面劈理的挤压褶皱,显示基底卷入的逆冲构造样式特点。 根带内,由于强烈的挤压作用,往往伴随强烈的隆升和剥蚀作用、以及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根带 中带 前锋带 侏罗山(NW)Helvetic 推覆体(SE)的构造剖面简图(据 Homewood等,1992) 南侏罗山-外阿尔卑斯边界的横剖面(据Beck,1999) 阿尔伯塔盆地西南麓老人河三角带横剖面(据Stockmal,1996 巴尔干前陆冲断带构造剖面(据Banks,1997) 布鲁克斯地区构造剖面及变质程度变化规律图(据Howell,1992) 板块俯冲带动等温线分布图(据Boillot, 1979) 俯冲带的热结构 60度角俯冲带动热结构(据臧绍先等,1994) 虚线表示俯冲板块的位置,标数字的实线为温度等值线 (a)全地幔对流模式下俯冲带动热结构;(b)双层地幔对流模式下俯冲带动热结构 印度板块俯冲带60Ma时的热结构图(俯冲角度为45°,据江万等,2002) (图中等值线数值单位为℃,距离单位为km) 第四节:前陆盆地的演化 周缘前陆盆地演化过程 一、造山楔的演化与前渊的迁移 前陆盆地沉积充填物的演化(M.Covey,1986) 迁移的前渊(A.W.巴利,1995) 粘弹性板块的挠曲变形模型(Quinlan和Beaumont,1984) 初始响应(1线)为弹性的。当载荷长时间固定不变时,岩石圈在深部流动使板块弯曲和发生应力松弛,产生又深又窄的前渊。所以,粘弹性松弛导致前缘隆起逐渐上升以及向载荷方向迁移(2、3线) 粘弹性模型的挠曲变形示意图(据Quinlan和Beaumont,1984) 二、前陆盆地的演化与地层层序 瑞士北阿尔卑期前陆盆地(NAFB)是研究最成熟的也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沉积充填序列(Homewood,1986;Allen,1990)具体为: ⑦上部淡水磨拉石,是最后充填消亡的粗的陆相碎屑沉积 ⑥上部海相磨拉石,代表浅海和海湾、河口湾沉积体系; ⑤下部淡水磨拉石,第一期河流、湖泊沉积 北阿尔卑斯前陆盆地在苏黎世附近的地层模式 世界典型前陆盆地显示出三段式的充填序列(何登发等,1996):即早期深海-半深海复理石沉积阶段、海相磨拉石沉积阶段、陆相磨拉石沉积。 * 深化大陆构造研究,发展板块构造,促进固体地球科学发展。 -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