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平面镜评课稿.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物理上平面镜评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平面镜成像》评课稿 《平面镜成像》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光现象的教学内容。现就教材、教法、学情、学法和教学过程五方面谈谈对这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它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另外本节课学生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个探究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这个探究在整个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中起示范作用, 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2、教学目标及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此课教学目标为: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2)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增进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好奇和欲望。 (3)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是: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实验探究的方法与合作学习,解决平面镜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是: 1、虚像的概念 2、平面镜成像原理 二、学情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加之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往往容易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得出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物体的像就越 大,这是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的。 三、教学用具准备 教师演示器材:火柴,蜡烛,玻璃板,光屏,刻度尺,笔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本节课的具体方法: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 五、学法指导 科学探究法 等效替代法 六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3分钟) 创设物理情景,从猴子捞月亮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平面镜成像”。 由此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避免了解释“像”是什么的困难,又对什么是“像”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 (二)、组织探究(30分钟) 在这个环节我将组织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教学,按照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发现问题、再完善实验设计、再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时间大约是30分钟) 1.观察,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照镜子,观察自己在靠近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 2.猜想与假设: 教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同学们猜想一下平面镜成像可能有什么特点?本环节学生可能提出很多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本节重点用实验验证学生提出的以下猜想: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是“近大远小”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出示课件)并告诉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将 会逐步验证、学习同学们提出的其他猜想。然后介绍实验器材及使用方法。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在猜想之后就是验证猜想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这是突破探究过程,中难点的关键,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如何选用器材?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在设计中,学生可能对“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感到困难,如果是这样, 我将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我们怎样比较两个物体大小是否相等呢?” 、“我们怎样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再经过一番讨论、使学生明确关键就是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 与像比较。 (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成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与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3)如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用刻度尺量出每次实验中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连接每次实验中两只蜡烛的位置,观察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4)引导学生知道:一次实验有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至少要将蜡烛的位置改变一次,再重做一遍实验。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以免由于为了节省时间而忽略必要的实验环节,使学生形成以偏盖全的片面的思维方法。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1)实验前教师强调实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