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热力学-波尔兹曼方程.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计热力学-波尔兹曼方程

* * 统计热力学电教课之四 §10.3 玻尔兹曼方程 Boltzmann Equation 第十章 非平衡态统计简单理论 采用弛豫时间近似(Relaxation time approximation),简化碰撞贡献计算,从而简化玻尔兹曼积分微分方程,导出较简便的玻尔兹曼方程. 简要讨论其应用. Boltzmann Equation Viscous Phenomenon of Gases Electric conductivity of Metals 统计热力学电教课之四 1.玻尔兹曼方程 Boltzmann Equation 系统未达平衡态,其局部可(近似)达平衡 —— 局域平衡. f(0) —— 局域平衡的麦氏分布(与平衡部分整体运动有关). 各局域平衡部分通过碰撞相互影响,最后趋向大平衡:一致的f(0). 过程是缓慢的,可近似认为 u0、v0、w0 —— 整体运动速度三分量 统计热力学电教课之四 Boltzmann 的弛豫时间法 ——设想分布函数时间变化率的碰撞贡献项与 f 对平衡分布f(0)的偏离成正比: τ —— 弛豫时间 Boltzmann 积分微分方程 求解困难,应简化之 统计热力学电教课之四 注意到 ?f(0)/?t ≈ 0, 有   经τ0时间,分布函数对平衡值偏离减至最初的1/e   粗略认为:τ0——恢复平衡所需时间.   一般τ0 与速度有关,进一步化简,假定为常数. τ0 与两次碰撞间平均时间(频率之倒数)同量级. 弛豫时间τ0 的物理意义: 统计热力学电教课之四 玻尔兹曼积分微分方程成为 ——Boltzmann方程 稳恒态(steady state)  —— 亦称Boltzmann方程 **在不均匀、有外场条件下,细致平衡原理仍正确。 细致平衡时,漂移贡献各部分相消而为零. 在漂移贡献非零时,虽细致平衡条件不满足,但分布不变—— 稳恒态, 漂移与碰撞贡献相互抵消. 统计热力学电教课之四 2.气体粘滞现象 Viscous Phenomenon of Gases u0 = w0 = 0, v0 = v0 (x) 沿 x 方向有梯度(图) 以平面x = x0为界 x x0 正方;x x0 反方 Newton粘滞定律 单位面积正方作用于负方的胁强(沿y方的力) η —— 粘滞系数 统计热力学电教课之四 粘滞力的微观机制: 分子交流使动量传递不均衡,表现为粘滞力 单位时间由正方“跑入”负方的分子数 dΓ= – fudv 携带动量(沿y方) – mvfudv 正方传给负方的总动量(沿y方) 负方传给正方的总动量(沿y方) 相减得 统计热力学电教课之四 稳恒态 代入Boltzmann方程(为简单,考虑无外场情形)有 速度梯度不大,设 解出f(1)代入 统计热力学电教课之四 代入胁强的公式得 与粘滞定律比较 与实验吻合 统计热力学电教课之四 3.金属电导率 Electric conductivity of Metals 恒定均匀电场中的金属中电子的输运问题 设电场沿z 方向,场强 εz 根据欧姆定律 σ —— Electric conductivity 统计热力学电教课之四 电子电荷 – e , 质量 m , 自旋1/2 , 速度dv 内、单位体积中的电子数 电流密度 费密函数 无外场、平衡态 J = 0 ,无电流 统计热力学电教课之四 有外场,稳恒态时,假定? 不随坐标变化 εz 对电子单位质量的力 电流密度成为 类粘滞力问题 统计热力学电教课之四 完成积分 对比Ohm’s定律得电导率 离子位移 q 用能均分估 高温时与实验相符 需求弛豫时间,半定量分析 与温度无关,但与离子振动相关 统计热力学电教课之四 R/(R290) 4 2 10 T 钾的不同纯度样品之电阻 R TC T 水银超导 习题:9.3 统计热力学电教课之四 for his investigations on the properties of matter at low temperatures which led, inter alia, to the production of liquid helium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13 Heike Kamerlingh Onnes the Netherlands Leiden University Leiden, the Netherlan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