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有情的道教建筑艺术.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协和有情的道教建筑艺术

协和有情的道教建筑艺术 詹石窗 道教建筑是以道教宫观为主要形式, 体现羽化登仙信仰精神的一种宗教建筑, 其门类有桥、坊、榭、塔、亭、台、坛、门、阙、阁、廊、斋、轩、舍、馆、楼、庙、府、堂、殿、观、宫等等。这些建筑门类或用以祭祀,或用以斋醮祈镶,或用以修炼,或用以生活居处,或用以游览憩息。作为一种建筑群体,道教建筑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艺术价值。一般地说,道教名山宫观建筑群,本身就是综合性的园林式建筑,是渗透了道教文化内蕴的艺术结晶。 从起源上看,道教建筑与上古时期作为原始崇拜用的灵台、灵沼之类建筑物有一定的关联。《诗经,大雅》中有《灵台》一篇,言及经始灵台,经之营之。灵台是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用的累土建筑。先民们出于对神明的敬畏, 筑土以为高,在高台上举行宗教活动。在先民们的心目中,高上之台与灵灵之水都是通神的媒介。《山海经,海内经》谓: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由此不难看出水所具有的神性意义。这种高台之外有水环绕的境地,成了理想的祭祀神明的场所。上古之灵台尽管筑得宏伟高大,但在风格上只是对山岳的模拟,而不以结构之美见称。但到了周秦之际,明堂的产生则标志着灵台向房舍建筑方向的发展,带有建筑结构艺术与宗教情感相糅合的特质。《初学记》卷一三引《三辅黄图》称:明堂者,明天道之堂也。所以顺四时,行月令,宗祀先王,祭五帝,故谓之明堂。, 《诗,大雅,灵台》孔《疏》引卢植《礼记注》曰:明堂即太庙也,天子太庙,上可以望气,故谓之灵台;中可以序昭穆,故谓之太庙……。这表明太庙、明堂乃是古之灵台的流变。明堂建制以九宫为格局,西南为神位,昆仑气格所在。这为后来道教建筑布局所重。道经《十洲记》昆仑条曰:“乃处玄风于西极,坐王母于坤乡,昆吾镇于流泽,扶桑植于碧津。”西极为西与南交界之极,系坤乡的同位语。《史记,封掸书》载公玉带献黄帝时明堂图,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天子由此而入以拜祠上帝。昆仑系道教仙话传说的故乡。明堂古制以西南为昆仑,这就打上了古老神仙崇拜之烙印。正因为如此,明堂建筑之格局才能被道教所接受,成为其宫观建筑的本原。出于崇尚神明的观念,古人建造明堂之类, 从首要的意义上说是为了登高以观,招来神明之属。于是明堂发展而为观,观以载天道,所以称道观。据称,道教最早的宫观建筑是陕西省周至县的楼观台。相传此观本是肩代函谷关关令尹喜观星望气之所,因迎老子于此讲授《道德经》,故又有说经台之称。汉末以来的道教宫观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正如其神明信仰有其多元性一样,道教祭神及生活场所之建筑也不是单一的。天师道的建制以治为单位,与之相适应设立治所,或称静室,或单言靖,取其安静之义,供道师修炼或为人治病、闭门思过之用。魏晋以来,特别是唐宋时期,由于有了统治者的扶植和文人士大夫的参与,道教获得大发展,其宫观建筑随之大兴。大江南北, 有所谓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无处不有宫观楼台之建筑。像五岳名山中的东岳庙、西岳庙、南岳庙、北岳庙,均以其规模宏大而著称。他如北京的白云观、江苏茅山的九霄万福宫、浙江余杭县大涤山中峰下的洞霄宫、江西新建县的西山万寿宫等,皆各具艺术特色。 在布局手法上,道教宫观建筑主要是遵循易学的八卦方位模式。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江西省上饶三清山的建筑群体为例来进行分析。三清山,原名少华山。宋乾道六年(1170),王鉴公之10 世孙王霖于该山首建三清宫,供奉三清尊神,故改称三清山;伹道教在该山的传播则早在三国时期便有之。宋代以来,该山的道观建筑日趋兴盛,并表现了正一派与丹鼎派相互融合的趋势。从地理形势看,三清山位于一个山谷小盆地内,构成一个壶中之山的自然格局,它符合金丹修炼的炉鼎架构。海拔1500米的三清山,四周岗峦起伏环抱,风卷林梢,而中间谷地则伸展如凹,绿草如茵。就在盆地的周沿,按八卦方位,排列着八大建筑。北面有天一水池,南面有雷神庙,东有龙虎殿,西有涵星池,西.北有飞仙台,东北有王佑墓,西南有演教殿,东南有詹碧云墓。这是三清山道教宫观建筑群的主体。在理论上,这组建筑群不仅合于阴阳五行学说,而且体现了丹鼎派依卦炼功的观念,是宇宙真气运行的一种象征。按洛书之法,一居北方为坎,配水,故于此建天一水池,以象坎水之徐出;二居西南为坤,坤象地,地色黄,中土寄西南于坤位,坤以正位居体,厚德载物,故于此设演教殿;三居东方为震,配木,与北方之坎及南方之离构成一个三角形,离之数九,配火,南北相对,坎离交媾,则春风得意,龙腾虎跃,故于东方立龙虎殿;四数居东南, 为巽卦,巽为风,风能长养,故立詹碧云墓,以示风行而肉身不腐。八数在东北,在卦为艮,其象山,有止之义。王佑之墓止于此,以为万年定基。七数在正西,在卦为兌,兌象口,又象沼泽,故有涵星池之设。六数在西北,在卦为乾,六爻纯阳,有脱胎换骨之义,故于此位立飞仙台。整个建筑群虽是按后天八卦方位布局的,但又体现了由后天而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