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东南亚音乐要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东南亚音乐要点

东南亚音乐的介绍  一、东南亚概况   东南亚,地处亚洲的东南地区。旧时也称南洋。这一地区由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分布在南中国海、印度洋、菲律宾海的大小岛屿所构成。包括:大陆半岛地区的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越南,岛屿地区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东帝汶、文莱等国家和地区。面积约 448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4.2 亿。境内种族、民族、语言复杂。其中,泰人、柬埔寨人、越南人、马来人和菲律宾的大多民族属蒙古人种(即黄种人);马来西亚的塞诺人、塞芒人,菲律宾的阿埃塔人及印度尼西亚东部的巴布亚人,属于赤道人种(即黑色人种)。 在语言方面,缅人、泰人、苗族人、瑶族人属汉藏语系;印度尼西亚人和马来人属南岛语系,有爪哇语、比萨扬语、他加禄语、马来语、马都拉语和米南加保语等;越南人、柬埔寨人属南亚语系;印度尼西亚东部地区和东帝汶又属巴布亚诸语。宗教信仰方面,大乘佛教在越南占优势,小乘佛教成为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的国教。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缅甸、泰国、新加坡也有部分居民信仰伊斯兰教。马来西亚有 8% 的泰米尔人是印度教徒。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巴厘人的宗教是印度教和佛教的混合体。菲律宾是亚洲唯一的天主教国家。此外,在东南亚的一些狩猎采集和刀耕火种民族中还有自然力崇拜、精灵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古老信仰。二、历史、文化与音乐东南亚地区,在历史上曾从中国、印度、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接受了多种宗教和文化。   越南,在汉代以后就在中国文明的强烈影响之下,因此,中国的道教、佛教、在统治阶层中的儒教、在一般老百姓中的民俗信仰、以及各种民俗活动和音乐文化,都被当地群众所接受。   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以及苏门答腊、爪哇为中心的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地区,则受到印度文明的影响,大约在公元初就传入了佛教、印度教及其文化。 13 世纪以降,仍以印度为经由地而传入伊斯兰教及其文化,并在岛屿地区和马来半岛扩展。 16 世纪以后,在与欧洲的交往之中,基督教也在一部分地区流传。在这些大宗教传入之前,东南亚当地也生长着传统宗教,与这些宗教相结合,就成为民间信仰的基础。   以这些宗教为媒介的外来文明,进而在这一地区形成了不同体制的国家。其中,以来自于印度的影响为最大。东南亚最早的国家是 1 世纪左右成立于柬埔寨的扶南,这个国家是由属于婆罗门阶层的印度移民与当地土著诸侯的女儿联姻而建立的。此后,直到 16 世纪爪哇的麻喏巴歇王国灭亡,很多东南亚的传统国家,都是以印度教或者佛教的宇宙论作为王权思想的基础而展开的。在此,王是神的化身,作为大宇宙与小宇宙的媒介者而君临,王国的国都是作为宇宙的缩影而被建设的。这种作为宇宙中心的王国国都的代表性例子,是遗留在柬埔寨的吴哥朝( 9 — 15 世纪)的遗迹。   另外,从 13 世纪开始,伊斯兰教经过印度而传入东南亚,在包括马来西亚的岛屿地区的海岸、河流入海处等地扩展。结果,在这些地区形成了不同于以印度教为基础的内陆型神圣国家的另一种国家类型,即:接受了伊斯兰教的海洋型城市国家。其代表性例子是从 15 世纪到 16 世纪的马来半岛的马六甲王国。然而,马六甲王国也于 1511 年被葡萄牙所灭亡。从此以后,东南亚各国,除了固守独立的泰国之外,都成了欧洲殖民主义者的殖民地。荷兰统治了印度尼西亚,法国统治了柬埔寨、越南、老挝,英国统治了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西班牙统治了菲律宾等。被统治国家不仅在生活方式和语言方面,而且在宗教方面也接受了统治国家的影响。其中,像菲律宾那样,在文化上、宗教上,都已大大地西欧化了。   以上这种文化、政治的历史变化,和东南亚艺能的形成发展有密切的关联。这一 地区的古典艺能的形成发展,与传统国家的情况一样,也都有来自中国、印度的影响。   在越南,无论是宫廷音乐、戏曲音乐,或者足乐器、器乐,都可以看到中国的深刻影响,只是它们都在逐渐地越南化,而形成越南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   在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中,音乐、舞蹈、戏剧以及美术、建筑等艺术领域,都已和印度教、佛教的世界观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装饰国王和王都的宫廷艺能而发展。在 3 世纪的中国文献中可以看到扶南王向当时中国皇帝进贡物产的同时也有进贡艺能;在遗存于爪哇的 9 世纪佛教婆罗浮屠遗迹和 10 世纪印度教寺院勃兰班南的壁画中,有奏乐、舞蹈的少女图像。而且这些艺能的题材都以《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起源于印度的故事为主。   然而,这些又都不是原样照搬,而是由接受者选择出印度文明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化发展。所谓“印度化”,也并不是把印度教社会的基本原则的种姓制度移植到东南亚社会之中来,而是按照接受者的爱好,把艺能的形态纳入固有文化的框架进行变形。这种东南亚的传统国家与艺能的密切结合,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就是一个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