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VR技术研究及其应用要点.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R-VR技术研究及其应用要点

1 增强现实技术 研究及其应用 2 概念 增强现实 VS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系统 AR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AR关键技术 应用实例 主要内容 3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或其它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 综合了计算机图形、光电成像、融合显示、多传感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门学科 一、概念 4 一、概念 5 VR强调的是虚拟世界给人的沉浸感,强调人能以自然方式与虚拟世界中的对象进行交互操作 AR则强调在真实场景中融入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信息的能力,它并不隔断观察者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联系。 AR具有较低的硬件要求、更高的注册精度、更具真实感 二、增强现实 VS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场景 增强现实场景 6 虚实结合 实时交互 三维注册 三、增强现实系统 7 90年代以前,AR的概念还比较模糊;90年代是AR技术迅速发展的10年。比较有名的研究机构有: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图像导航外科手术室 哥伦比亚大学的图形和用户交互实验室 日本的混合现实实验室 德国的Arvika组织 新加坡的混合现实实验室 此外,用于快速开发的开源软件工具ARToolkit也由华盛顿大学的图形实验室成功开发并维护至今 四、AR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8 原有的研究领域拓展到多个新的领域,如城市规划、娱乐教育、工业仿真、文化遗产保护等 AR系统由简单的桌面式扩展到户外可携带型、空间体验型 显示设备也从头盔显示器延伸到大型可触摸式、桌面投射式和便携式 四、AR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增强现实显示器仍相当笨重,但开发人员相信 他们可以开发出类似眼镜的显示器 9 我国在AR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的科研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防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大学 从国内发表的论文来看,主要集中在系统应用和配准技术上,研究的问题比较单一、涉及面比较窄 另外,从专利申请的情况看,全球共有108个,这之中我国仅有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个(2008年数据) 四、AR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0 目前国内AR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北京理工大学自主研制了视频、光学穿透式两类头盔显示器 北京理工大学利用AR技术重建圆明园的实验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上海大学快速制造工程中心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了AR场景光源的实时检测和真实感绘制框架 此外,在城市规划、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也有相关的研究 四、AR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1 四、AR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 五、AR关键技术 13 虚实物体配准 对真实场景图像和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进行无缝合成是实现AR的首先目标 其实质是将两者“对齐”的过程,即:先根据真实物体确定虚拟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正确的投影将虚拟物体投影至观察者的视域范围 要求正确(无延时)、快速(精确、无抖动)、鲁棒(不受光照、遮挡、物体运动的影响) 五、AR关键技术 14 五、AR关键技术 几何配准方法 原理 优点 缺点 基于硬件跟踪器的配准技术 据信号发射源和感知器获取的数据求出物体的相对空间位置和方向 系统延迟小 设备昂贵、对外部传感器的校准比较难,且受设备和移动空间的限制,系统安装不方便 基于视觉计算的配准技术 根据一幅或几幅真实场景图像反求出观察者的运动轨迹,从而确定虚拟信息“对齐”的位置和方向 无需特殊硬件设备,配准精度高 计算复杂性高,造成系统延迟大;大多数都用非线性迭代,造成误差难控制、鲁棒性不强的缺点 两者混合的配准技术 根据硬件设备定位用户的头部运动位姿,同时借助视觉方法对配准结果进行误差补偿 算法鲁棒性强、定标精度高 系统成本高、系统安装繁琐、移植困难 15 显示技术 在观察者的眼睛和真实物体之间的光路上成像的技术 根据光路上成像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五、AR关键技术 分类 成像距离 优点 缺点 头戴式显示技术 成像在离观察者眼睛大约4-10厘米处,观察者头部需要戴上显示设备 —— 分辨率低、视域受限 手持式显示技术 成像于离观察者一个手臂远的距离 —— 处理器性能低、存储容量小、视域范围小、摄像头精度低 空间显示技术 将显示设备和人体分离,并在离人体较远处成像 支持高分辨率、宽视域、高亮型和高对比度的影像 不可移动性、合成影像精度低 16 真实感绘制技术 其目标是将真实场景和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无缝合成,并最终使观察者感觉不到真实物体和虚拟物体的区别 五、AR关键技术 17 六、应用实例—医疗 北卡罗莱纳大学的AR辅助B超检查和胸部活组织切片 伦敦Guy’s医院MAGI项目协 助医生从耳道中取出神经瘤 卡内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