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怨字了得-由怨妇诗探访中国古代社会问题.doc

怎一怨字了得-由怨妇诗探访中国古代社会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怎一怨字了得-由怨妇诗探访中国古代社会问题

怎一怨字了得——由怨妇诗探访中国古代社会问题 默认分类 2008-01-06 16:55:43 阅读83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 /宫怨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而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对于这两种类型的诗,由于它们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一定的类似性,所以我更趋向于将这两种诗并成为怨妇诗。我在读这类诗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在怨妇诗中,我看到了一些中国古代社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有思想层面的,更有社会政治层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角,不但有哪些深藏闺阁中不谙世事的怨妇们,甚至包括可能与此关联性不大的文人阶层,甚至王侯将相阶层。所以,我认为怨妇诗中蕴含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无限乾坤,它甚至可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在这里,无数人纷至沓来,你方唱罢我登台,不同阶层的人物在这里演绎着他们的矛盾的性格,冲突的经历以及悲剧的人生。 ????????? 关键词:怨妇诗、中国古代社会、女子、怨恨 一、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怨妇诗的产生与发展 怨妇诗起源于周代:《诗经·小雅》有一篇《白华》,据朱熹《诗集传》,周幽王得褒姒,黜申后,“申后作此诗”以自伤,因此,宫怨诗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延绵不绝。怨妇诗在《诗经》里尤多,像写弃妇的《邶风·谷风》、《卫风·氓》,写思妇的《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等,都是早期怨妇诗的代表。汉魏晋南北朝时,闺怨诗又获长足发展,比较著名的有汉乐府《怨歌行》、《白头吟》、《上山采靡芜》,古诗《行行重行行》,曹植《美女篇》,傅玄《豫章行苦相篇》,以及南北朝乐府《子夜歌》、《懊侬歌》里的部分作品等;在闺怨诗中还看到,男尊女卑的现实使许多丈夫出游在外的妇女和尚未婚嫁的姑娘对自己的丈夫和情人也往往忧心忡忡。倘遇离别,女子的心情就更为痛苦:“欲别牵郎衣,问郎游何处?不恨归日迟,莫向临邛去。”(聂夷中《古别离》)这与《王西厢》里临别之际莺莺告诫张生“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一样,都唯恐其夫另觅新欢,劝其夫“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特别是东汉以来,随着游宦、干谒风气的盛行、文士地位的提高和科举制度的实施,士人“官本位”的意识与日俱增,往往“去其邑里”,多方游处而经久不归,遂使“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徐干《中论·谴交》)。一旦博得一官半职,身份、地位有了改变,抛妻弃子、另觅新欢的事就将在所难免,古语所谓“荡子成名,必弃糟糠之妇”。上述一类以游子妇为叙写对象的闺怨诗便真切地表现了女性对此的忧怨心情。 可以说,怨妇诗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产物,它应时代而生。抒发着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心中无限的苦闷,她们以着流水般的行文将心中的苦楚化为美妙的诗篇。在怨妇诗中,怨妇们以着细腻的笔触,将古代女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社会地位所产生的那种心理状态浓墨重彩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我们一方面会不自觉地被诗中那悲伤的色调所牵动,所触动,另一方面在怨妇诗中的委婉深长,含蓄无限,恰当的比兴,浅而深的艺术风格所感染。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统治阶级对女子的行为做出了种种限制,提倡在一个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女子毋妒忌,使得那些怨妇们,心中虽有怨意,但却不敢抒发,我发现,真正出自女子之手的怨妇诗变少了,而出现了一个可能并不是新的现象,男子也似有须眉不让巾帼之势,在魏晋南北朝之后,男子成为了怨妇诗的主要作者。但综观那些怨妇诗,基本上是抒发心中不得意,男子借女子之口,将感情细化。同时,文人墨客虽然属于士人阶层,属于古代社会的最高阶层,但是,他们的地位却相对的不稳定,使得大部分文人墨客身上有着一种独特的“怨妇情结”,正是这种特殊而奇怪的情结,使得怨妇诗同中国的其它类型的诗歌一样在唐宋迎来了其鼎盛时期,同时在历朝历代都未曾消失。 中国的怨妇诗之所以能够如此繁盛,并且受到很多文人墨客的喜好,我想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中国的诗歌发展的奇特顺序造成的。不少文学家都认为,一个完整的诗歌发展顺序应该是,首先发展叙事诗,当叙事诗发展到了几近完美的时候,抒情诗便会迎来期发展的高峰。。而纵观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在中国的叙事诗还为发展的非常完整的时候,中国的抒情诗便可以说几乎达到了顶峰,当欧洲人还惊叹于《荷马史诗》叙事的精妙与描写的宏伟壮阔时,他们想象不到,在汨罗江边,屈原用一曲《离骚》的哀怨,以着《九章》《天问》的执著,将中国的抒情诗推向里顶峰。同时,令人感到惊叹的是,屈原在《离骚》中,竟是以着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虽然身处谗言蜚语之中,楚王的不信任,流放后的自己身不保,但是它仍然坚持不懈的宣传着他美君贤相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