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比较与类比.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章 比较与类比 第一节 比较概述与类型 1、比较概述 比较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最基本的思维方法。 比如,对事物集合量的最初的认识,正是通过比较认识到事物集合量的“多”或“少”或“同样多”,从而形成等价集合类的概念,最终得到自然数的概念。 比较还使我们发现某类事物不同于它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达到对事物更深刻的认识。 无论是区分事物的质,还是区分事物的量,都要通过比较这一思维方法才能达到。 区分事物的客观基础,就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同一性和相异性。因此,我们可以说,比较就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确定思维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它是其他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的基础。 因此,要有意识地学会比较这一思维方法,把它作为数学思维的重点之一。 2、比较类型 ⑴相同点的比较 就是要确定我们的思维对象的共同属性。有些貌似不同的事物,也可能存在一些共同点,这些共同之处往往联系着它们的规律。 因此,通过比较寻找相异事物的共同点,可以开拓思路,探索规律,更深刻地认识事物及其相互关系, 这类比较方法可以概括为“异中见同”。 【例】将四个分数 【例】用一条直线将一个长方形分为两等分,有几种画法? 在多种画法中,比较下面这种最特殊的一种画法:即经过矩形两对角线交点——矩形的中心,所画的直线都平分矩形; ⑵不同点的比较 不同点的比较就是要确定思维对象的不同特性。 有些貌似相同或十分相似的事物,实际上总是存在着某些差异,即使是相等的事物,也只是彼此不相同、不同一的事物之间的同一。 通过比较寻找相同或相似事物的不同点,同样可以开拓思路,探寻规律,更深刻地理解某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这类比较方法可以概括为“同中求异”。 【例】下面每组数中,请找出不同类的数来,并说明理由。 【例】比较合数与偶数的区别。 3、比较方法举例 ⑴运用比较,掌握数量关系 【例1】小营村有耕地面积180亩,其中棉田占总耕地面积的3/5,全村棉田有多少亩? 【例2】小营村有棉田面积180亩,棉田占总耕地面积的3/5,全村总耕地有多少亩? 【比较】两题的数量关系都没变,都是 全村总耕地面积×3/5=全村棉田面积 不同的是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交换了。 ⑵运用比较,发现规律 【例1】比较一组等式: 6÷3=2,60÷30=2,600÷300=2, 6000÷3000=2,60000÷30000=2, 观察 6K÷3K=2 再考虑 (6×0)÷(3×0)=? 总结运算规律:“被除数与除数同时乘以相同的非零数值,商不变。” ⑶运用比较,突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学习中适当运用变式材料,借助比较,促进理解概念的内涵,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也就明确了。 ①运用比较,辩析易混概念——恰当组织正反对比 学习中,从正面揭示概念、法则、公式等,无疑是重要的,但仅仅这样还不够,对一些重要概念和典型问题,应抓住本质进行正反对比,或从反面提出一些问题,进行思索判断,加深理解。 ②适时归纳已学过的相关概念 数学概念体系中, 有一些相似概念(如数位和位数、质数与互质数、比和比例、求比值与化简比、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等), 还有一些相近概念(如除尽与整除、数与数字、质数与质因数、计数与记数等), 还有一些相反概念(如约数与倍数、扩大与缩小、化法与聚法、正比例与反比例等), 都是容易混淆的概念, 在复习阶段把这些易混概念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辩析,归纳注意点,有利于使学习形成分化,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 ⑷运用比较,开拓解题思路 ①通过比较、沟通联系,变换思考角度 【例】一堆煤用去1200吨,比余下的多1/3,这堆煤原有多少吨? 【分析】若按题目的思路进行思考,计算量大: 设这堆煤原有x吨,用去1200吨,余下x-1200,按题意,用去的与余下的比较,得 若换个角度进行思考,将余下的与用去的比较: 设这堆煤原有x吨,用去1200吨,余下x-1200,为 ②通过比较,寻找解题的关键 【例】一次测验,老师出了十道是非判断题,每题10分,如果学生认为是正确的,则以“√”表示;反之,以“×”表示。下表中有甲、乙、丙、丁四个学生的答案和老师对甲、乙、丙三个学生的评分,你能根据此表来评定学生丁的成绩吗?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标准答案。 运用比较的方法,先观察对比分数差异最大的甲、乙的答案: 由于两人的1、2、4、6、7、10这六道题判断相反,而甲比乙刚好多得60分,显然这六题甲都答对了而乙都答错了; 再对比观察甲、丙的答案: 由于两人只有第 3、5、9三题的判断相反,而甲比丙只多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