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专题讲座课件-高考诗歌鉴赏备考指导
* * 诗歌鉴赏(七) 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两首宋人绝句,完成①—②小题 甲 杨万里 乌桕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乙 范成大 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 忍冬清覆蔷薇酽,熏满千村万落香。 (1)下面对两首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从内容上看都是写景诗,甲诗描写的景物是乌桕、枫和松,乙诗描写的景物是忍冬和蔷薇。 B.甲诗巧用拟人手法,将乌桕和枫人格化,一个“错”字,暗含嗔怪。全诗弥漫着浓浓的浪漫主义色彩,读来情趣盎然。 C.乙诗的前两句用“静芳”二字写出“山花”姹紫嫣红的静态美,一个“送”字,又给人静中有动的感觉。 D.乙诗的尾句“熏满千村万落香”用夸张手法写花香,给人一种浓郁芬芳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的感觉。 答案:B (2)结合诗句,说说这两首诗分别侧重从什么角度写景色之美的。 解题: ①结合诗句(落实) ②两首诗(比较) ③景色之美(同) ④写景角度(异) ⑤角度——远望、近观、仰视、俯瞰、视觉、嗅觉、听觉、……、(形象、气味、声音……) 甲诗从色彩角度写秋季美景。诗人用拟人手法,把乌桕写成“老染工”,小枫去偷天酒。“猩红”、“醉容”都突出了红,生动描绘出了一个红彤彤的金秋风光图。乙诗从花香角度写春光。小诗先写山花的姹紫嫣红,然后侧重写花香的怡人,尤其是“熏满千村万落香”句写出了香味之浓,在嗅觉上给人以春的美好体验。4分 甲诗主要从视觉角度写乌桕的猩红,小枫的“醉容”,古松的苍翠,描绘了秋景的绚丽多彩;乙诗先写山花的色彩,然后用夸张手法,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浓浓的花香。3分 甲诗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字,为“错”“染”打下了伏笔;一个“偷”字,好像偷喝了天上的仙酒;“一夜”二字写出秋天来临之快。 乙诗用动静结合手法,写出了春天山花烂漫,“熏满”一句使用夸张,写出了花香迷人的美丽。2分 杨诗用正面描写手法,从小处入手写秋景之美,范诗用侧面 描写手法,从大处落笔写春天的花香。1分 不懂角度造成误评0分 甲诗从局部入手,用拟人手法,把树写活了,乌桕、小枫、孤松都有了灵气,十分生动形象,给人美的享受。乙诗从全局入手,妙在动静结合,而后使用夸张手法,写山花漫山遍野,让人美不胜收,堪称大手笔。 审题不当答非所问0分 甲诗融情于景,以美写哀,“孤”、“醉”二字写出心中满是凄凉,表达生命苦短的哀叹。而乙诗写蔷薇香自苦寒来的特点。 茫然一片离题万里0分 问题可以归结为两点 ①误读诗意 甲(杨万里) 乌桕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乙(范成大) 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 忍冬清覆蔷薇酽,熏满千村万落香。 问题②不明题意 措施——抓题眼 是什么——确认手法、感情等 为什么——分析原因 怎么样——技巧手法的使用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003全国题)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仿佛显得幽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各题。 蝶恋花 晏 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问: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 答案: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融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用燕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又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眠,从而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 说明:“怎样表现离恨苦”,关键是“怎样”二字。此题考察鉴赏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有三个要点:菊愁兰泣、燕子双飞和明月无情,答题时三者缺一不可。 病例:表现了诗人伤心、惜别、孤独的离恨苦。 病因分析:题干问的是“在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依据题干的要求,考生应该回答的问题是“怎样表现”,而不是“表现什么”。然而,有的考生或者疏于审题,或者根本不明题意,故而出现了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答案。 问: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 答:表现了诗人的离恨苦。 病因:南辕北辙,答非所问。 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4分)(04北京)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