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郑及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评课稿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评课稿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是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一堂综合探究课,现对其表示自己的一点看法。
王老师的这堂探究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过渡自然,环环相扣。整堂课是通过教师的精导妙引和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进行的,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一、教学目标
本堂课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相互渗透,既有知识的传承、能力的提升,又有情感的培养与熏陶。通过教师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以及引导,学生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规模、目的、手段和影响等方面的区别都有所了解,知识目标很好地达成。整节课始终贯穿着情感的熏陶,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学生探讨郑和身上的精神”更使本课的情感得以升华。
值得商榷之处: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这一目标在本堂课中没能很好实现,搜集资料的能力只有在课前学生的准备中才能得到培养,而王老师的这堂课没有设计这一环节。
二、教学内容
本堂课的时间分配合理,重难点基本突破,教学资源的开发也比较到位。课堂中选取了许多课外材料,如把郑和下西洋比做“杨白劳”和引用“和平使者与海盗”等材料,非常贴切地解决了本课的相关问题,而且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能有效地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本课联系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和“邓小平改革开放”等材料,通过这些材料就比较好地使学生意识到“以史为鉴”,而这正是一般历史课都要努力达成的一个教学目标。
值得商榷之处:本课的一个难点应该是教师如何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辩论。我认为王老师的这堂课未能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亮点:
1、本堂课导入简洁、自然。“《国家地理》杂志选出了近1000年中最具历史影响的30人,而其中唯一的东方人来自中国,他是谁?”这样的提问直接切入正题,也能引起学生兴趣。
2、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关于“哥伦布和郑和谁更伟大”这个问题,教师采取调查学生情况的方式,给了每个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3、在教学环节“海上功夫大比拼”中,教师展示相应的对比材料,并提问“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半开放的问题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4、教师把“郑和下西洋”比做是“杨白劳”,用“龟兔赛跑”来比喻郑和和哥伦布之间的关系,比较幽默却也贴切,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深入浅出,很好地处理了相关问题。
5、课本上“动脑筋想一想“这块内容中的材料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是相对较难的,课本所指示的是让学生直接解释其表达的观点,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还是太难。王老师从实际学情出发,利用很多针对性的问题将各个材料承接起来,问题贯穿材料始终,层层突破,非常自然地解决了许多相关问题,合理地运用了教材资源。
6、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还注重课堂起伏,利用学生的惯性思维设置问题陷阱。比方说前面的铺垫让学生很自然联想到“哥伦布就是海盗”,而后面就利用学生的这种思维反问“哥伦布难道真是海盗?”,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7、“你做想象家”这一教学环节提出了两个开放性问题:“如果当初是郑和发现了美洲,世界又会怎样?”、“如果郑和船队和哥伦布的船队在大洋中相遇,会有什么样的情景?”这两个问题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学生反应更积极热烈,课堂气氛热闹而不失和谐。
值得商榷之处:
1课堂中设计了小组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基本上就是在教师里巡视,建议可以更多一些师生互动,教师也参与课堂讨论,给学生一些建议或评价,课堂可能会更和谐,小组讨论也会更有效。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内容有拓展延伸,但所有问题的设计都比较严谨,不够开放。探究课的宗旨应该是重在探究而非结论,因此建议问题的设计更加开放些,也可以尝试采取讨论、辩论的形式,也许能给课堂添彩。
四、教法学法
本课以“活动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辅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活动创设宽松、民主、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讲述法”和“比较分析法”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比较分析法”是这一堂课的一大特色。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同时又能节外生枝地引起波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五、教师素养
教师本身有扎实的基本功,语音清晰,教态自然大方,具有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语严谨,引导总结也很到位。
值得商榷之处:教师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做得还不够,整堂课里没有让我记忆特深的评价语言。本课的板书只有“厚来薄往”四个字,我觉得没有很好地利用板书的辅助作用。建议把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在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的各项比较写进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