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必修一历史第3课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思之窗】:内容见书14页 思考: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能说明些什么问题? 解题关键:要从相权与皇权关系的角度去说明问题。 答案提示:说明两个问题:①北宋从宋真宗开始,相权逐步强化,对皇权有所限制。李沆抵制宋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不仅想维护相权,也是从有利于治国的角度出发的。②中国古代相权与皇权的消长,总体上虽然朝着强化皇权的方向演变,但其间也有相权强化的时候,并非简单的直线发展。 ?? 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察举制:汉代; 2.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 3.科举制:隋唐以后考试选官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评价科举制: 小 结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例1:隋朝三省六部制的推行,突出反映了 A、宰相权力的增大 B、任人唯贤的原则得以贯彻 C、中央决策的民主化 D、专制主义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例3: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主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格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D 例2:元朝时,中央政府实行行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和管理辽阔的疆域 B、根除各地的割据势力 C、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D、开垦荒地、发展经济 A 当堂巩固 C * * 秦朝后期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阶级矛盾激化,爆发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而亡。 消极影响 ①促进秦朝国力增强,初步奠定祖国疆域,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积极影响 影响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移民等。 巩固统一的措施 作用影响 郡高于县,郡守、县令(县长) 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 中央官制 ①确立皇帝称号; ②皇位世袭;③皇帝独尊;④皇权至上。 皇帝制度 具体内容 秦的统一 形成背景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总 结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两汉时期郡国并行制和“推恩令” 两汉 元朝 隋唐 两汉 元朝 北宋 隋唐 中央 地方 北宋 总括 两汉 元朝 隋唐 两汉 元朝 北宋 隋唐 中央 地方 北宋 总括 2、唐中期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形成 唐朝设藩镇(节度使) “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 3、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1)措施: 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2)影响: ①这些措施的实行,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形成“冗官”,“冗兵”, “冗费”的局面,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唐朝河西节席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北宋文官出行图 比较教材插图“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北宋时代文官出行图”这两幅图在场面和内容上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其原因。 插图“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反映的是唐朝节度使拥兵自重的情景;插图“北宋时代文官出行图”反映北宋重文抑武,文臣受重视。 原因:唐中后期,地方节度使控制地方政治、经济、拥兵自重,发展成为割据势力,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北宋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节度使权力,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通判负责监督,改变了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 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 知识延伸 利: 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弊: ①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 ②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 ③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 ④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积弱。 4、元朝的行省制度 (1)设置: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2)权力: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3)作用: ①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③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